《悦读论语》之辩析“在阵绝粮”

2018-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永哥晋城大锅饭总部发起人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62篇。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2篇:在阵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第二天就离开卫国,到了陈国,结果饿饭,粮食断了,还带了一大批学生。绝粮的种因就在这里。跟着他的学生,因此病得躺下,起不来的很多。

李里《论语讲义》注解——这个“病”是指没有粮食吃了,大家晕的晕,病的病,泄气的泄气,沮丧的沮丧,几乎都走不动了。

“子路愠”,子路很不高兴,颇有怨言,脸色很难看,跑去对孔子说,老师你天天讲道德、学问,讲了半天,结果怎样?现在同学们都快饿死了。君子!君子竟然穷得这么倒楣?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话太棒了。孔子说君子是能守得住穷的,守得住困穷,小人困穷就流于泛滥,肆无忌惮,无所不为了。

小人一穷,那些坏事,偷鸡摸狗,厚颜无耻的事都做得出来,君子虽困顿却能守住自己的本心不变。君子为什么能固穷呢?因为君子有道,有道则人不管在什么境遇下都能坦然面对,从容应付,不会因境遇的变化去改变操守、人格。

在绝粮这种关键时候,老师与弟子精神境界的不同就显现出来了。

这句话很重要,真正的君子都能守得住困穷,不会改变自己的风骨气节。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每当社会风气递嬗变革之际,士之沉浮即大受影响,其奸者巧者诈者,往往投机取巧,致身通显,其贤者拙者,往往固守气节,沉沦不遇。”意思是每当改朝换代、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时,读书人的沉浮就大受其影响。那些没有道心的人往往就要投机取巧,以求富贵显赫。每到社会变革的时候往往能看出人的操守,哪些人是属于投机取巧,追求荣华富贵的,哪些是真正能守住自己本心的。

如果联系历史,就会生出许多感慨,比如汪精卫,天资高,自幼聪明颖悟,五岁入私塾,八岁“已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一生国学根基,得庭训之益为多”,学习应制文字,先生谓“其文气磅礴纵横,许为旋转乾坤之伟器”,一开始就功名利达,中了秀才。

汪精卫因谋刺载沣不成被捕,狱中写有诗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其慷慨从容、英姿勃发的气慨,曾吸引了多少热血男儿。

汪精卫却在抗日战争中陷入悲观绝望,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和良知,走向了无法回头的叛国之路。

上海《大美晚报》主编副刊朱惺公(1900-1939),在1937年11月上海被日寇攻占后,将汪精卫早年行刺满清摄政王载沣未遂于狱中所写诗句《被逮口占》改为"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讥讽汪精卫的卖国行为。因此受到汪伪76号特务恐吓,但朱惺公不为所动,自题挽联"懦夫畏死终须死,志士求仁几得仁。"1939年8月30日,朱惺公从上海盘汤弄寓所步行去报馆时,突然被76号特务狙击,壮烈牺牲。他的遗体后来葬于沪西虹桥烈士丛墓中。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可能“脊梁“的创始者不一定就是孔子,但却是孔子把“君子小人”进行了鲜明对比,为后代树立了标杆,才有“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也为中华文明立起一块永远的丰碑。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