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我得去交个朋友了”:原来,孩子是会自己思考社交的
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小孩儿看着远方,一边往嘴里胡乱塞着包子,一边幽幽地说:“妈妈,看来今天我得去交个朋友了。”
我看着小孩儿,他脸上除了飘远的眼神,好像也没有太多可以解读的其他表情,就像在跟我说今天的包子跟昨天没有什么区别一样。
我想起来前一阵子他还跟我说过这样一句关于交友观的话:“我一直在失去朋友,也一直在交新的朋友。”
好奇心驱使我去问他:“为什么?你最近是不是失去一些朋友了?”
小孩没有接我的话,他依旧是自顾自地说:“我今天要交个朋友。”
我想,这个是个好机会,可以引导他怎么交朋友,所以我问:“你打算用什么步骤去交朋友呢?”
他轻描淡写地说:“很简单的妈妈,就是喊他的名字就可以了啊。”
被他这样一答,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隆重了,心想也对啊,小朋友之间,交朋友的方式好像真的就是这样的嘛,哪有那么复杂呢,如果你想跟哪个小朋友玩,你就喊他的名字。
我迅速想起来,每天上下学,遇见认识的小朋友,他们之间都是互相叫上一遍对方的名字,然后就像吸铁石一样聚在一块儿开始玩了。
小孩来了一点兴致,他接着告诉我:“我今天想跟xxx(他们班上一个男同学)交朋友,我会给他玩我的玩具啊什么的。”
嗯,所以,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当小孩儿告诉我说今天想交一个朋友,其实他是想说他最近在学校里面自己跟自己玩的比较多,没怎么理会别的小朋友,今天他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所以他认为今天得去主动喊意中人的名字,释放交友信号,然后把自己爱玩的分享出去,这样就是他认为的交朋友呢?
交朋友上面,我忽然觉得小孩子他们自己通过体验、实践是可以无师自通的,他们能够自然地无痕地使用到我们大人尚且需要苦苦总结的经验与技巧:
一、主动与他人接触(喊他的名字)
二、对他人感兴趣(关注他人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三、付出与分享(愿意主动割爱,将玩具递给他人玩)
反而是我们大人,有时候太担心孩子在外面被别人欺负,或者因为担心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从而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于是就会缺少和小朋友一起练习社交的机会,导致孩子走极端:
例如有的孩子总是在大人的干预下社交,比较容易有小霸王特性,很自我,不能注意到别的小朋友的情绪;
有的孩子则因为没有机会社交,而出现沉默、家老虎外豆腐的特性。
对于孩子交朋友这件事,作为家长,我们多放宽心才是,该放手时就放手,尽量做到不强迫孩子与某个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要强行不准孩子和某个小朋友玩,给孩子提供多一点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怎么解决。
无数次的练习,是孩子发展出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