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写到老的故事给我一个故事故事

【故事】一双针织毛线鞋

2018-09-03  本文已影响27人  冰加雪糕

01.

小镇上的人不多,大多数是一些小商贩、老人还有小孩。镇上住着一位婆婆,小镇的方言里对奶奶的称呼就是婆婆。

婆婆大概六十来岁的样子,不高的个子显得身材有点微微发福,不多的黑发夹杂在丝丝的白发里。她在镇上的自家店面里,开了个杂货店,有卖小孩的零食,有卖生活用品,主要卖的还是毛线和轮胎鞋底。

小镇上的人,喜欢用毛线和轮胎鞋底,自己再用钩针,一针一线的勾出一双又一双的毛线鞋来。手工勾出的毛线鞋,图案可以自己选、花色自己随意配,而且经久耐穿,冬天里穿着又方便又暖和,所以,毛线鞋在小镇上很受欢迎,尤其是图案好看、配色精美的毛线鞋。

卖毛线和鞋底,是一件吃力又赚不了多少钱的小生意,因为货架上各种各样颜色的毛线、各类码数各类样式的鞋底,经过客户的左挑右选之后,会变得杂乱无比,要花费很多耐心和精力才能再次打理清楚。有时候,上一波客户弄乱的货架刚被整理好,又被下一波来买东西的人给搞乱了。而婆婆,似乎习惯了一样,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把乱了的货架整理好,同时还要给不懂配色的客户介绍合适的花色。来买过东西的客户,都说婆婆有耐心、人也热心,渐渐的大家都喜欢来光顾婆婆的生意。

【故事】一双针织毛线鞋

02.

婆婆的生意,一般只在上午比较忙,到了下午,来买东西的人不多。于是左邻右舍的就聚在一起,邀上婆婆,打起了小牌,叫牌声、聊天声此起彼伏,引来邻居们的围观,好不热闹。有时也会有年轻的婶婶阿姨些,一边旁观她们打牌,一边在手上勾着毛线鞋。

勾毛线鞋费眼力,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不太会去勾了,但婆婆有一天却对勾鞋有了兴趣。她说,我年轻的时候,织毛衣也是一把好手,这勾鞋应该也差不了太多。她找隔壁年轻一点的婶婶来教她,从最简单的平针开始勾起,只有一种花色、一种针法,如何起针、如何换行、如何收脚,都学得很是认真。第一双鞋,勾的普普通通,勉强能穿,算不得美观。

但是婆婆是个愿意花时间去琢磨的人。她的第二双鞋,就尝试着在鞋面上嵌最简单的花型,两种花色,交叉换色,错落有致,勾完后,大家都说这鞋小有模样,邻居婶婶连夸她上手快。彼时的婆婆,应该有六十岁了吧。

【故事】一双针织毛线鞋

03.

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六十岁的婆婆的勾鞋之路会越走越远。

婆婆学会了勾简单的花型之后,并未就此停下学习之路。不久,她还买来了勾鞋的书,书上用一个个的方格代表了针脚,并不是像十字刺绣那样与网格一一对应的,而是一本仅有参考作用的图案书,在实际排布针脚时,还需费些功夫去琢磨针脚的排布的。婆婆就是凭着这样一本参考书,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图案的勾绘,小鸭子的、小兔子的、花花草草的,只要是这本图案书上有的,她都能通过手里的那枚小小的钩针,勾绘在一双又一双的鞋面上。

邻居们看到这一双双图案精美、花色美观的毛线鞋,都不禁感叹着婆婆的能干。慢慢的就有人来买婆婆勾的毛线鞋,一双、两双、七八双,勾好的毛线鞋,总是在刚拿出来就被客户买走了。渐渐的,客户们开始提前预定了。婆婆看到人们喜欢自己勾的毛线鞋,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了,连以前打牌的时间都用来勾鞋了。

婆婆勾出了好看的毛线鞋,一传十,十传百的,小镇的很多人,都知道婆婆,不仅卖毛线和鞋底,更能把毛线和鞋底变成一双双好看又舒适的毛线鞋。

04.

有一次,我看到婆婆坐在她的那把竹椅上,埋着头,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专注的看着手里的针线活儿,不同花色的毛线在婆婆的钩针下有序的穿梭。毛线与钩针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落成一个工整的针脚,无数个针脚的组合,便构成了图案精美的鞋面。

婆婆的身材矮小,但那个时候,却觉得她很高大,感觉她的身上还散发着光芒,那束光,落在了我的心里,总能让我时时想起那个画面。

一个年迈的婆婆,因为兴趣,学起了勾鞋,不断琢磨后,勾得越来越好,比很多年轻人都勾得要好。她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些事总是好的,既然做了,就做好点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