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完璧归赵》后感
01初读
上学时读《完璧归赵》,只觉得蔺相如真是个机智勇敢的人,能从秦昭襄王的手里夺回和氏璧,并能全身而退,真的不是一般的厉害!令人敬佩,也心生仰慕。
02再读
如今读来,忽然冒出来一个这样的想法:蔺相如实在是应该好好感谢秦昭襄王的。
为什么呢?且听我详细说明。
先来个假设,
如果和氏璧安然无恙地留在赵惠文王手里的话,谁人能知道蔺相如呢?
如果没人知道,那他能够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吗?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估计很小。因为从原文可知,当得知秦昭襄王要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之后,赵国群臣一起商量了许久都没有想到对付的办法,一直到最后才有人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彼时的蔺相如还尚未得到众多朝臣的认可,更别说赵惠文王了。
正是因为秦昭襄王的这一强夺之举,才给了蔺相如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正是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并成功完成使命,蔺相如才得到了赵惠文王的提拔重用,也才会有后来的廉颇负荆请罪等名人故事。
所以说,于蔺相如自己来说,他确实应该好好感谢一下秦昭襄王的。
有人会说,人家蔺相如是有真才实学的,被重用是必然的。
当然他的才能是前提,换了平凡如笔者的话,估计也是白搭。
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一个人就算才华横溢,能力超凡,可要是想要得到重用,以施展才华,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3但愿
如果没有刘关张三顾茅庐,孔明或许只会成为一个神仙隐士!
如果没有鲍叔牙举贤让能、胸襟开阔,哪里会有一代名相管仲?!说不定,早就成了齐桓公的刀下鬼。
孙斌被庞涓嫉妒,被挖去了膝盖骨,还险些丧了命。
屈原被楚国贵族排挤诽谤,被迫成了诗人。
精忠报国的岳飞,在宋金议和过程中,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
历史上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被后人所知和不为后人所知的,多的数不清。
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一个人的成就并不仅仅取决于自身,而是还要有伯乐或“秦昭襄王”吗?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方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
写到这里,我只愿有朝一日,有更多的有才有识之人不被埋没、不被排挤、不被轻视,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有尽情施展其才华的机会和环境,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此看来,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人能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的使命!
我是刀山火海走遍,关注我,一起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