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随感

2023-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陌草青

今天学习《孔乙己》,很有感触的一篇课文。

学完课文后,我问孩子们,短衣帮在文中充当了什么角色?本来同是穷苦人,但是在这里他们并不是作者同情的对象。他们充当了嘲笑孔乙己的帮凶,他们本来同是黑暗社会制度的受害者,现在变成了害人者,跟着掌柜、长衫客一起取笑孔乙己。这就是孔乙己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是孔乙己的悲剧根源。当然,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最后我合上书,问孩子们,孔乙己的长衫到底象征着什么呢?

孩子们说,是面子,是读书人的架子。

我问,他不肯脱下的长衫,换来了他想要的面子了吗?

当然是没有,这些所谓的面子不是你不脱下它就有了,你不去奋斗,没有实力,所谓的面子就都是虚无的。

长衫是思想的外在表现,那我们身上有没有这样的长衫呢?

为了所谓的面子,不会也不问,为了所谓的面子,不肯面对现实,高不成低不就,处于焦虑的中间阶层。

我又接着问,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充当短衣帮一样的看客呢?

取笑他人,虽然自己也是八斤八两,有没有五十步笑百步?

我想起了自己刚刚看完的《布鲁克林有棵树》,同样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第一天上班的弗兰茜就遭到了同是穷苦人的女工们的嘲笑、排挤。我的理解这就是没有文化的悲哀,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生活全靠取笑他人来逗乐。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果大家都不冷漠麻木,下一个被取笑的可能就是你。

我们国家现在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他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朱永新说:“一个人对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知识的传授是一方面,文化的熏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我之前看到过一句话,“有教养就是看到别人跌倒不笑”,看到别人出丑,扭过脸不看,不让他人难堪。这就是教养由内而外的自然而然的体现。

我让孩子们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写写自己的看法,明天看孩子们写得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