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原理」黑色,独一无二的中国意象
在上一章节我介绍了黑色在古代西方历史中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在近现代史的时尚定位。这一章我们要了解黑色在中国的文化含义和应用。
中国色不是红色吗?
坦率地讲,今天全世界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红。与西方不同,尤其是欧洲的色彩演变,中国的色彩文化一直十分稳定。尽管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也仅仅是在五正色中摇摆。中国从源头就保持了一贯的五正色体系,在后世的几千年里,这五种色彩体系都没有变化过。这种稳定性带来了一个好处:中国的艺术具备了独特的性格。西方的艺术是写实的,这种艺术风格讲究明暗调子和色彩运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家们开辟出了一条宏大的色彩艺术之路。
中西方绘画「走向极端的中国绘画艺术」
不同于西方艺术,中国走向了两个极端。第一个则是写意的绘画风格,中国艺术在色彩运用方面没有西方那样浓烈,甚至乍一看十分单调,简单的绘画风格蕴藏博大的意境。到了王维之后,文人画中黑色几乎是唯一的色彩,而在西方绘画艺术中,除了素描几乎见不到这种情况。第二个极端则是线条的运用,在这方面黑色几乎主导了中国绘画艺术,利用极简的线条表现出丰富的意象,这又让中国的艺术走向了极端。
尽管红色在中国极为尊贵,但是作为五正色之一的黑色却不落下风。中国对色彩,尤其是黑色的运用远比其他色彩来得丰富。与黑色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相比,其精神方面的含义更加丰富。在《说文解字》中对黑作了如下描述:
“黑,北方色也。从水,属太阴。”,可以看出,黑在方位中属于北方,五行为水。在中国古代,黑色对应的神兽是玄武,并且把黑色比作玄色,指代宇宙,具有看不见、琢磨不透的特点,暗示了一种神秘莫测的空间。
黑色在古代中国不是简单的色彩,而是一种色系,中国的黑色极为丰富,形成了庞大的绘画体系。中国的黑色要追溯到上古时代,由于黑色颜料容易获得,上古时代的陶器都是黑色的,后来形成了黑色的崇拜。在大秦,黑色成为了人们极力崇拜的色彩。秦朝对黑色的崇拜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一般认为,秦朝对黑色的崇拜是由于对水的渴望,大秦缺水,早先生活在蛮荒之地,汉文化中黑色属水,因此秦人对黑色有着鱼对水的依赖。
秦始皇中国一直有天玄地黄的说法,前面讲过玄即黑,地为黄。黑色代表着至高无上、无边无际的天。这种对于宇宙的未知和深邃的感官,形成了天玄的思想。
「道家玄学中的黑色」
在中国的宗教中,道教是崇尚黑色的。道家主张简色,虚无,提倡知黑守白的追求。在道家思想中,黑白对应着阴阳。在道教的阴阳鱼中,就有典型的黑白二色,黑鱼白目,白鱼黑目,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二者不走极端。这种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其中蕴藏着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目前人们对于太极图的起源和解读已经不可考据,可追溯至上古时代。事实上,并非道教使用阴阳鱼,阴阳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华历史。
阴阳鱼说起道教的黑色,道教神话中有一对神祗大概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黑白无常。黑无常名为范无赦,属阴,面容凶悍,头顶官帽写“天下太平”,也有“正在捉你”的说法,吸女性阳魂,散男性阳魂;白无常名为谢必安,属阳,面色惨白,口吐长舌,满面笑容,头顶官帽写“一生见财”,也有“你也来了”的说法,吸男性阴魂,散女性阴魂。二人列入十大阴帅之列。他们分工协作,亲密无间,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佳拍档”。
黑白无常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黑色美学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中自成体系。中国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天人合一的关系,具有哲学思想的境界。这种自成体系的艺术不仅表现在绘画技法和风格上,而是一整套的完善的理论和体系。中国绘画艺术历来是书法和绘画不分家,几乎所有的中国画作品中都有书法的身影。中国人将文字发展成了美学艺术,同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极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形成琴棋书画为一体的伟大艺术,集四者之大成。这种艺术将音律、文字、游戏博弈和绘画结合,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直到今天,似乎只有电影这种艺术能够类比中国的琴棋书画,但却不尽相同。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哪怕是琴棋,都离不开黑色的美学。
中国在这方面的艺术家更多的表现为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之流。尤其是自王维之后的文人画逐渐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我们不应该称这种艺术的创作者为艺术家,在古代中国不说艺术,包括雍正皇帝也自称文人。这种看似艺术家实非艺术家的模棱两可,是中国文人的特点。尽管文人要从事琴棋书画,但其中黑色的运用从不缺乏,中国自古就制造了墨,这种墨后来传到欧洲,甚至影响了欧洲的黑色颜料。
雍正文人画在书画这两种艺术中,对器具的使用则惊为天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这是黑色艺术的开端,笔、墨、纸、砚,每一样都可以是一件惊世骇俗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形式不同于欧洲,欧洲的艺术是上层阶级的玩物,是贵族和宗教的附属品。然而,中国的这种艺术似乎更加雅俗共赏,亲近平民。
笔墨纸砚不同于欧洲的艺术形式,在笔墨纸砚四宝中,任何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纸张必须是宣纸,宣纸对于承担墨法的处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因此,宣纸的韧性要足够强,墨点圆润不散墨,能够经受住焦、浓、重、淡、青五色的浸润。在现代写意山水中,有一类就叫做“黑画”,如黄宾虹后期的山水画,他的画墨色层层叠叠,一层盖一层,画面表现浓烈厚重且丰富,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山水画。还有一类如张大千的泼墨山水、徐悲鸿的泼墨奔马、齐白石的透明小虾米等,在中国画中均独领风骚。这些运用积墨、破墨、撞墨的技法对宣纸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黄宾虹山水画 张大千泼墨山水 徐悲鸿奔马图 齐白石而这一切,都是黑色的美学。黑色在山水画和书法中占据了绝对的中心地位。
与西方绘画艺术不同的史,中国的山水强调人与自然的相处。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意象。不强调明暗调子,不临摹现实,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大量写意的风格跃然纸上。一只小鸟、一只虾米、一根竹子、一朵兰花,简简单单的几笔,总能抓住物体的特征点,剩下的,则全然是留白。留白在中国的绘画中几乎处处可见,这也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相反西方绘画艺术强调写实、构图、明暗关系、色彩的调和,伦勃朗后期的画作则着力表现宏大的场景,提香的画作则对色彩运用达到极致。
朱耷作品 伦勃朗的《夜巡》 提香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最终,中国的艺术走向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这两种风格分别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也表现了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导致东西方不同性格的原因之一。这两种性格也影响着现代东西方人们的交流。
因此,东方的写意,是天人合一,期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好的表达方式,不过分追求浓烈的色彩和构图,仅仅使用单一的墨色和线条。反过来,这种写意的风格又将情感的表达内敛,观赏者需要走进作者内心和自然才能读懂这些意境,中国画是一定需要了解作者的。这也许是中国人性格含蓄的原因所致,这种含蓄表现为礼尚往来和君臣反复礼让的太极方式,人们之间做事或者沟通总要礼让三次方可接受,断不可将情感直接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写实则强调直接,对现实的刻画使得这种艺术的表现更加明确和直接,这也许是西方人性格直接的体现,对爱和恨的表达毫不掩饰。
而这一切,都有墨色的身影,因此,黑色在中国的地位是尊贵的,高尚的。至于深究东西方两个极端的艺术风格和性格,大可不必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