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读书想法

换谁统领九兵团,长津湖战役才能全胜

2023-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色橙子333

      随着电影《长津湖》《水门桥》的热映,志愿军长津湖战役的情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调九兵团入朝,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是在盖马高原用重兵集团伏击美陆战一师,力求全歼,而不是击溃或重创,以一场大的歼灭战摧毁侵朝美军的战斗意志,达到尽早结束朝鲜战争的战略目的。但是,长津湖战役,我军在付出巨大牺牲后依然功亏一篑,被美陆战一师逃出生天,确实是惨胜如败!

      今天就来聊一聊,如果当初换一名将军担任九兵团司令员领兵出战,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参照东野调整十三兵团指挥员的做法,先在华东野战军的几个兵团司令员一级的将领中筛选:

      一是第7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湖北省红安县人, 1926冬参加农民协会和赤卫队,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月参加黄麻起义,历任工农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政委,1933年任红30军88师政委,后任红4军政治委员,被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指挥员,1939年6月任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 1942年8月起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3年3月任鲁中军区司令员。1947年1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副司令员, 1949年2月任第7兵团司令员,4月占领杭州后,兼任浙江军区司令员。

     1952年9月,王建安赴朝替代宋时轮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秋季战术反击作战。

      二是第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 1909年4月生,湖北省荆门市人 。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陈士榘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排长、第3纵队副大队长、纵队司令部参谋,红1军团第12军1纵队参谋处处长、第34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士榘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参谋长, 1939年,陈士榘任晋西支队司令员,1940年,陈士榘率部进入山东后,任第115师参谋长, 1942年任滨海军区司令员。抗战胜利后,陈士榘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1948年,任陈(士榘)唐(亮)兵团司令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司令员。

      三是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1914年5月生,1928年入团,年底,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代理团省委书记。1932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  红军游击队。1934年,叶飞主持重建中共闽东特委,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1939年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委员兼副司令员,1940年7月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叶飞任新四军1师1旅长兼政治委员。1945年任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1947年2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1949年2月,叶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州军区司令员。当时叶飞的主要工作在地方,同时协助粟裕做攻台的准备工作。不可能入朝作战。

      四是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1905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历任红四方面军班长、排长、营长、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1933年7月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副军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0月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1940年9月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1942年2月任山东纵队参谋长,10月起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山东半岛与南朝鲜隔海相望,当时是重点防范的前线地区,许世友也不可能入朝作战。1953年3月,许世友赴朝接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朝鲜战争最后的大战——金城战役,可惜只是作为助攻,协助杨得志兵团。

      五是老资格的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1910年1月生于四川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加工农红军,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大队政治委员。1930年冬起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央局秘书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4年秋任红3军团第4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省委书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9年12月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任副师长兼9旅旅长、苏北军区副司令员。1944年9月任新四军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因负伤出国治疗。1949年回国后奉命组建华东海军,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1949年回国后,华野领导就对他说过,兵团司令员一级的岗位已经满了,无法安排,副职和军级岗位不合适他。所以他完全有资格出任兵团司令员。

      至于九兵团副司令员陶勇,当时还兼任23军军长一职,显然不合适。

      综上所述,王建安比宋时轮更合适率军入朝。如果由王建安统领九兵团入朝作战,长津湖战役的结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这可能也是52年中央军委调王建安赴朝替代宋时轮执掌九兵团的原因吧。

      其实,本人认为,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贺晋年是最合适的人选。贺晋年,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一支队政委、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陕北红军第27军第84师第1团团长;15军团第81师师长,红二十七军军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团长,三边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旅长,三边警备司令部司令员。1946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兼佳木斯卫戍司令,1948年3月任第11纵队司令员、48军军长,1949年4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8军军长。1950年5月至1954年8月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贺晋年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格老,职务高。红军时期任过军长,当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大军区副职,比兵团司令还高半级),指挥九兵团的军、师长们应该没有梗阻。

二是有丰富的高纬度极寒地区作战经验。长期在东北领兵作战,特别是在合江军区剿匪,积累了丰富的极寒地区作战经验。九兵团在长津湖没打好,主要原因就是主官骄狂轻敌,战前准备不足,御寒衣物和粮食储备都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的人员冻死冻伤,部队战斗力大损。以贺晋年之长补宋时轮之短,至少九兵团的非战伤亡不会如此惨重,美陆战一师的突围和逃离也无法轻易得手。还有,当年东北土匪对贺司令的彪捍战法心有余悸地评价:咬住了就不松嘴,太狠了!

三是统筹综合能力强。这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必备素质。贺晋年在东北军区身兼多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兼任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司令员,1950年8月兼东北军区总干部部代部长、东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1950年12月又兼任东北军区摩托装甲兵司令员,1953年5月再兼任东北军区国防工程建设指挥部司令员。一身兼任如此多的要职,不仅是军内罕见,而且充分说明了此人的统筹协调能力。当时东北战略区的党政军最高领导是贺晋年的陕北老战友高岗,但从贺晋年的军职来看,实际上东北是高岗主政、贺晋年掌军的格局。党内和军界公认,贺晋年是代表陕北红军领授上将军衔的最合适人选,但高岗自杀后,贺晋年仅被评为副兵团级少将。

       如果是贺晋年率领九兵团入朝,盖马高原上应该是另一番景象吧。也许,美军从此就没有陆战一师了。

      纯属文字探讨,不喜勿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