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心理读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让自己能够有所收获?

2022-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春元开元谆语

老舍先生有一本书,叫做《我的读书方法》,写得特别有趣,而且让人看了后感觉大受裨益。

老舍先生认为:如果看书光是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那就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这是个毛病,不仅丢脸,而且白费时光,所以应当矫正。

于是,老舍先生谈了一些矫正的方法:

第一:随读随做笔记。这样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可以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他曾经这么做过,认为确实很有好处。

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然得到较深的印象。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看,就能发现现在的看法和过去的不同,现在的会有进步。

第二:读一本文艺作品,或者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的时候,最好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相关的书籍来读。

另外,还应该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样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和作家结合起来,引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做专家,但是因为有了这点兴趣,我们会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

孤立地读一本作品的时候,我们多半是凭着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喜欢的就捧上天,自己讨厌的就弃如粪土。

这是不好的。

如果我们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其他的著述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会重新去想一想,而这么再想一想就至少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减少了偏见。而只有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吸取营养,扔掉糟粕,让自己真正能够有所收获,我们的学习便能比较深入、细致,逐渐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

第三:可以因地制宜成立几个人的读书小组,约定时间举行座谈,交换意见,也必然是有好处的。因为,有读书小组的话,就可以每个人将各自最近看书的所想所得分享出来;或者大家商量好读一本书,然后一起讨论,各抒己见;或者分任务,一个人读《红楼梦》,另外一个人读《曹雪芹传》,另外一个再读《红楼梦研究》,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这也会是个好办法。

另外,如果不是读哲学,不是读历史,而是读小说的话,那么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我们读小说时,不应该只是注意它的内容,也必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心态物态来;看它怎样以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活生生立在我们眼前。

其次,从内容上去看,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决定这本书对自己来讲是好还是坏,而是要以作者怎样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设计去表现,去定好坏。因为惊奇的事未必有什么道理,而卖关子,耍笔调,都只是低卑的技巧,对于这些小说,我们花费了许多光阴去阅读,也许当时确实看了个热闹,但是事后想起来其实并不见得有丝毫的好处。

对一本小说来说,我们总要能从其中得到一些知识,一些教训,或者小说中的故事能对我们的文学修养以及为人处世有所裨益那才算好。一本好小说会使读者志气昂扬,力争上游,如果那小说的内容只是供我们消遣,浪费我们的光阴,甚至会使读者志气消沉,腐化堕落,那就还是要尽量少看为妙。

因为看坏书就如同吸鸦片,会使人上瘾,越吸越爱吸,也就受毒害越来越深。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老舍先生的这本《我的读书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