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无需舍近求远

2020-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吕言溪

      经常有人和我说修行,虽然我对佛家的理解还是连启蒙都达不到,但是不妨碍我按个人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行所言的感受来对它理解。我们眼、耳、口、鼻都是一种外在感官世界,但是却也是我们自己内化成为自我的内在感官世界。举例我眼睛看到一片美丽风景,化成内在我对美的感受。因为感知美,所以我们愿意寻找而追求美产生行动力。那么修行是否是需要我们不为所动?是我们心动变美了还是本来物美造成我们心向往美呢?所谓修行就可以从一草一花中得到你自己世界观。你自己才明白自己内在到底是心动?还是风、幡在动?

      要想有所修行我认为人要同坐一部车上才能真正观照到自己,才能真正达到修行状态。假如四个人同坐一部车,A、B、C、D。这时来一段旅程就可以看到人生百态,人类内心世界的变化万千,纷繁美妙。而佛祖则是那个行车记录仪。司机是我们人生方向总指挥,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得看司机心是否能不为所动不起涟漪,达到禅定的状态。但是往往司机经常会起心动念,纷纷扰扰,开车途中才会不断需要调整方向以便最终能到达目的地。

      四个人性格各异。A是善解人意但优柔寡断;B是干脆果断但强硬霸道;C是理性沉稳但单调沉闷;D是活泼开朗但冲动易怒。这样,人生一台戏就搭棚好了。

      现在这四个人要去拉萨,过程中需要轮流来当司机,路线跟着导航走。刚开始大家都一路上都有说有笑相处愉快。可是后来发现导航出问题了,开始走错了路线了,此时我们可以想象不同性格人当司机是不是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想象有上千种碰撞后产生的结果。但是我们最终要去到目的地,是要看乘客还是看司机呢?

      我在想如果司机错了,那也是一种全体的决策错误,因为谁叫你们要结队出发呢?换个角度,如果要想使司机按照正确决策来开车,全体成员是应该在司机还握着方向盘时候给意见呢;还是等司机停好车,商量了确定了方向达成一致性了才继续出发好呢?如果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达到目的地呢?当然我们不可能弃车换交通工具,也不可能分道扬镳。

      生活中出现那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不是都可以在一部车的行程中得到解决呢?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的去其他地方修行?为什么不就在当下一部车里面去观照,参悟我们心呢?修行无需要去远方,它就在一部车里面,能解决一部车里面的问题,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解决了。烦恼也就少了很多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