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透明成长为准牛人——蹭热点说说「个人品牌」

2018-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奔跑吧陈鸿斌

这两天微信群被各种大牛和班级活动刷屏了,其中最闪耀的莫过于7班的个人品牌定位系列活动,毕竟人家整个班级都成了「养牛场」和「星工场」。每个人登台出场都走路带风,自带BGM,面带微笑,自信而不骄傲。我们这些小白坐在观众席中,除了拍手称快,拿出笔来随便几下两点都值得深深回味。

1、个人品牌时代已经到来

品牌的本质是什么?宁向东老师的回答是:企业圈粉、锁定客户的工具。因为品牌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用户的诉求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把“企业的承诺”与“消费者的信任”紧密联系起来。

放在具体场景中,就是你忽然想看最近一周BTC的价格走势,第一选择是名为“AICoin”的手机应用,因为足够简单直接、信息准确、画面美观——简而言之,对你有用;反复几次,产生信任;下回再次蹦出来想看价格的需求,形成自然联想。

这就是品牌的本质,不论公司还是个人,本质不变,它是一种影响力,能够让人脱口而出,“遇到需求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它”。

未来世界是一个连接成本更低的新世界,每个人都有可能借助网络的力量去影响一批人,这种影响力,就是个人品牌。律师、医生、理财师、育儿专家、PPT达人等,都在通过个人影响力去锁定新的用户,成为用户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2、如何建立品牌?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出人意料的是,与企业规模无关,关键是有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这背后的意思是,品牌没有大小,只有好坏。

大家为何会关注罗辑思维团队,并且逐步从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到每天60秒的微信公众号,到罗辑思维网上商城,再转移至得到app。这本身是一个建立品牌的过程,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是从个人品牌过度到团队品牌的过程,也是企业和粉丝建立信任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驱动我这个用户不断跟随的原因只有一个——罗辑思维团队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真的很棒,而且越来越棒。

从个人品牌角度观察,也符合质量唯一化的标准。

个人职场中的专业表现,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网络上的图文表达,能够传递影响力的唯一标准,就是质量。而且,更可拍的是,当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型IP一不留神发了不那么好的文章,就相当于产生了一个“次品”,负面效应带来的“掉粉”这一结果值得好好斟酌。此时又想起了本科时一位导师的话:别想着发那些低分的小杂志,发表容易,撤销难!

3、避免同质化是上佳的竞争策略

雷士照明的吴长江,不去参加灯具展销会,而去参加服装展销会,与其说展现了企业家的逆向思维,不如说是避免同质化的竞争策略;特斯拉以电力驱动和独特的控制系统切入传统汽车市场;得到以优质的专栏质量和不断升级的服务体验切入知识付费市场;K PRO作为肯德基的子品牌,以违反洋快餐刻板映像的转型姿态切入健康轻食市场。

同样是生命科学领域毕业的同学,为什么他写篇文章有人打赏几百几千元零花钱,或许,那位同学很早就感受到生科领域的人才太多了,但是有专业知识又能写文章的双料人才依然是稀缺的,所以笔耕不辍好几年。

所以,别看有人做思维导图教程火,咱们也火急火燎冲进去。先缓一缓,想想——我们接下去需要投入巨大精力的这个技能究竟受不受欢迎(需求大不大),目前市场上有优秀的品牌吗(供需情况怎么样),我们的长版适合切入这个领域吗(竞争力如何)。

想清楚了,就去寻找差异化,避免同质化。毕竟,充分竞争市场里永远是找差异化优势。

4、品牌宣传的一些小技巧

不得不说,王老吉是一个品牌品牌宣传的经典案例。

语义记忆:怕上火,喝王老吉。

情节记忆:火锅、美食、欢声笑语,再来一罐红色的凉茶。

按遗忘曲线持续刺激:每天黄金时间段高密度播放电视广告。

前面学过基本药理的同学都知道,药物要发挥药效,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怎么达到呢?一次性吃10片,或许短期有效,但也可能引发副作用,而且药效不持久。最有效的方法,是每隔几小时(学术说法是,药物的半衰期)时间吃2片,长期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

同理,品牌记忆,也是有浓度的,也是有半衰期的。真想树立良好的品牌印象,除了质量,确实得花点心思去持续刺激。于是,007的邀请码又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