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吐槽(复盘)文
文/墨无声清
“你在豆瓣写文,收益多少?”——删。
这是我头一次刚加上次日看到消息直接删人,接着关掉各种加好友通道。(这种“特例”,有一次就够了)
昨晚睡前通过了一位……书友?她备注“同桌的你”。反应了半天才想起,是某读书营里被安排的“同桌”。想着或许是来讨论读书感想的,便同意了。
(由于我看消息时时间已晚,为避免打扰人消息,我没再额外发消息)
醒来看到第一条消息,居然靠0点。出于礼貌解释下没当即回复的原因——睡了,基于社交常识道了一声早,紧接着迎来爆裂直球——你在豆瓣写文收益多少。嗯?
你猜我当即是啥感受?
大写的问号:你礼貌吗???
一上来不自我介绍吗?正常不回声“早安”吗?聊天超过三句话了么?还问敏感问题?平台规则去了解过了么?……[旺柴]
后来,“我苦笑着分析你造的无语,果然不是双向奔赴的书友同桌……”🥸
我不知道该同桌日常是否有坚持读书输出,但质量大抵也不会多深刻。毕竟,貌似开局两本书里都有涉及到这块的细节吧?
(稍后会复习《认知觉醒》和《底层逻辑》里的部分知识点)
最无奈的是,这还是社交礼貌中的常识。平常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么?你是谁?——你别管我是谁,给我答案就成。
这又不是逛街逛到某一家遇上另一位顾客,顺嘴问一句,你这衣服在哪买的呀?多少钱呀?不喜欢跟人撞衫的还不想搭理你:我为什么要告诉你?[疑问]
更何况是乍一上来完全不认识更不熟悉,没有礼貌常识,还得给你当场补课,课前功课做了么?你缴费了么?[微笑]
伸手党可以有多少种方式?这就是其中一种。唯一的区别是,高阶伸手党至少懂得“预热”,想要升级的更懂得价值互换。低级的,就不说了。
人与人之间的链接究竟靠什么?靠财?靠才华?靠吸引?……
[嘘]靠脸皮厚!哈哈哈哈哈……
瞬间想起《爱情公寓》里的一句台词:世界是属于80后的,也是属于90后的,但最终还是属于脸皮厚的。
深以为然。只不过,这不止是脸皮厚的问题,也不止是常识问题,我以为是认知与实践的问题,更是是否尊重人的问题。
🥸开始分析:
1.在《认知觉醒》一书里,作者提到的“主动学习”与“关联能力”里,就强调了“自研”的重要性。自主研究过跟什么功课也没做就问出的问题完全不一样。
“豆瓣写文收益怎么样?”平台规则里就已经有了,你点开作者相关权益看过吗?而且所有平台都是高的高,低的低,这是看作品质量的问题。看她提出的问题,一,规则里直接有,二,世界公认规则。你在问什么?
以此推出,自己根本就没端正态度,更别提自研了。只是想做伸手党省去中间的环节,浪费别人的时间。
2.在《底层逻辑》一书里,作者有提到“时间颗粒度”的概念。不同人对时间有不同的把控和安排,作者在提醒读者掌握自己时间安排规律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读者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学会尊重别人的时间。
本质上也有“互利共赢”的思想在里面。只有当你懂得尊重别人的时间,甚至为之付费的时候,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时间,你的问题才有意义(至少说明你真的重视)。
再看这个问题与做法,将反面做派展现得淋漓尽致。
几个月前,我遇到了另一女子,一上来就问我“写小说前景怎么样?你拿到多少钱了?”我呵了个呵。那会儿我会有“耐性”,人家年纪小(这个至今被用来作为理由存在),讲讲我的了解。
其实能说啥呢?好好磨作品,质量就是王道。就是这种简单朴素全世界大抵都知道的“秘籍”。我也就是枚“小白”而已,咱专心练笔行不?
那姑娘象征性道了声谢后,从此再无影踪,朋友圈也没有一篇自己写的文章,甚至连相关的转发文章都没有。后来,我就删了。
这会儿我是直删,一句“友情提示”都没有的那种。因为,不值得。
综上,我也总结了几条心得跟做法:
1.尽量不待免费群跟便宜群,或直接关掉通过群加入的方式;不加不自我介绍的人。
真的有知识付费意识、懂得尊重别人时间与价值互换的人,就算通过群加入,也会带一句自我介绍;加不了你,但真的想跟你链接,会换种方式找你;加了你会主动招呼。
2.远离伸手党,不帮不懂感恩的人。
倒也不必“太善良”,还是稍稍有点“锋芒”。太轻易得到的帮助,你看人家也不珍惜,还占用自己的时间,连道谢都敷衍。
为什么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呢?一来,他自己确实不好,个人状态不好,认知素质也一般;二来,他没有感恩之心,也可能纯粹是“眼高手低”,又想获得帮助又瞧不上别人的帮助。
3.加人之后及时聊几句,先初始判断一下对方与自己的契合度与坦诚度。
我个人是比较烦人情世故的,不喜欢没意义没完没了的演戏。因为这种特质,通常也很容易看穿别人的伪装。别凹造型,看了累。
人说套路得人心,但我觉得最好的套路就是真诚。没有真诚,以及感恩,再有才华也不行。何况,世界上有才华的可太多了。
4.遇到不好的事情,都是素材,就以幽默调和,理观点,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