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凌职场物语

这周,我再次进行了裁员

2022-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孙凌聊校园

01

这两年的时间,我自己似乎陷入一个循环,招人、裁人、招人、裁人。

向内归因,还是自己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判断不足,再次感叹业务操盘者的认知边界,就是业务的发展边界。

今年8月份,我开始了新的一段创业,而在三个月后,本周我优化了4个运营伙伴。

坦诚讲,这几个伙伴,每一个都足够的优秀,无论是能力还是态度。加入公司后,基本都是无休的状态连续工作。由于我们决定测试城市模型,立马打包行李从上海去到了郑州,后续因为口罩原因,又找机会连夜开车去到了长沙,辗转数千公里。

而由于10月份,我的第二个宝宝出生,自己没能跟大家一路并肩作战,这让我非常的遗憾。

但在我去到长沙的办公点,看到团队一起的工作氛围,我有点恍惚自己回到了2014年的时候,那时候我负责超级课程表项目的运营,对外挂着副总裁的头衔,而实际上在广州的城中村里,带着实习生打着地铺。

这周由于项目对接,我跟佳文打电话,很爽快的达成合作,毕竟当初一起打过来的人,很多事已不用介绍的太细。

02

团队有伙伴发朋友圈提到,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从上海出发,又回到上海,感觉恍如隔世,而这四个字也极为触动到我。

其实,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长,如今年3月份我在北京,在酒店被隔离了21天,基本荒废了21天,在密闭的房间里,人真的难以让自己静下来,网上买的纸质书,没能翻阅几页。

但在刚过去的这一个多月,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复盘,这种持续跌倒重启的状态,让整个团队刷新了很多认知。

没有人会看到树的根,但事实上它决定一切。

前天我在上海,一个投资人约我喝咖啡,他看到我今年还在国内做互联网创业,感叹一句勇气可佳,几乎没人觉得当下是好时候,但如果以三年小成的视角来看呢?

在校园市场里,很多学生关注短期视角,我一直都不反对这种做法。

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承接一个个短期项目,个人时间投入的性价比最高。即使在这两年,企业对大学生群体的投入也未曾断过,学生有持续的羊毛可薅。

而外部环境已然如此,长期的事充满了不确定性,多关注眼前,也是理性的选择。

但长期的事情,也总需要人去做。

03

我自己做业务的动力,很多时候来自曾经带过的学生,他们常常会给予我正反馈,这让我感到无比激励。

学生会在毕业几年后,跟我分享自己现在的项目、处境,咨询我的建议,这样的咨询,对于我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信任。

而他们对于我的称呼,依旧为“老板”、“凌总”,这相比于“孙总”、“孙老师”其实亲近很多,因为前者更是典型的内部团队叫法。

包括,我前段时间建了家庭育儿交流群,看到一些曾经的学生入群,而我给他们的微信备注,还是XX大学XXX,感叹时间没有辜负任何人,一晃这些学生也都已成家立业。

但我也会有遗憾,遗憾接触我最近的一些学生,从14年跟着我走南闯北的兄弟,无法突破自身发展的天花板,还在面临各种生活压力的焦虑。

我会恨自己,没能力让他们都获得足够好的经济收益,即使他们可能已对当下的状况较为满意。

回到这一周的调整,作为一个leader,天然的就希望自己能够带更多人,而厌恶裁员,即使自己没有韩信的能力。

但作为一个商业组织里的管理者,基于公司业务,出于的理性决策,应该高于自身的感性。

而作为领导者,理应担负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果,遗憾没有一张好的团队合照,还没一起去趟橘子洲头。

我自己复盘会想,如果一开始选择的不是郑州,而是长沙,是否结果会有所不同。

但没有如果。

04

对于校园业务,我自己长期看好,3000万年轻群体,怎么可能没有机会点?卡塔尔人口才不到300万。

而在一校一策的基础上,toBtoC的运营模式也得到了验证,路径已然逐步清晰,更加明确的保障个人产权收益,流量矩阵就能够形成。

我记得赵鹏在《详谈》中提到,像农民种地一样,把自己扎进业务里,我自己也希望能够做到如此。

我希望花未来三年的时间,服务到1000所高校的创新创业大学生,而InSchool将坚持做“技术驱动的大学生实践创业服务商”。

再次致谢,团队伙伴、圈主伙伴、合作伙伴,以及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对我创业表示支持的朋友们,包括那些诋毁者们。

孙凌,认证生涯规划师、校园市场运营专家,辞掉公务员后连续创业,长期专注于年轻群体行为研究,分享个人思考、成长故事、职场干货及理财经验,共同精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