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亲子记录本婚育杂谈

(日更6)不要轻易说孩子孤僻,他可能只是在做这件事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91人  南国红豆521

1

一年前,怀孕的我去一朋友家串门儿,她有一个两岁的儿子。

虎头虎脑的小家伙见家里来了客人,并不像其他宝宝一样围过来,而是瞅了我一眼后,继续呆在他的角落里玩耍。

“也不叫阿姨!”朋友尴尬地解释:“这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太孤僻了!”我忙摆摆手,表示不介意。

孩子听我们说话,抬头看了看我,笑了一下,露出可爱的小虎牙,但依然没有叫我。

他玩弄着手里的积木,一块块排成了一个漂亮的房子,然后一推,倒了,自己乐得哈哈大笑。

那时候我对孩子并没有实际的感受,我只是想,这孩子真得有些不懂礼貌,将来我一定不能养出这样的宝宝。

一年后,小允八个月。

有一天,我抱着他来回走,他却叽叽歪歪的不高兴。无论我怎么哄他都不笑,正值中午,该做饭了,我索性把他放进小车里。

令我意外的事发生了:他拿着我给的玩具,上下抖抖,然后两手互拍,停顿一下,再拍,然后咯咯笑个不停。

我恍然大悟,那孩子和小允一样,可能不是孤僻,而只是喜欢独处一会儿。

我们大人也会如此,偶尔会喜欢自己呆一会儿,不被人打扰。更有甚者,特别享受这种感觉,这其实就是独处。

2

人格心理学家Burger认为,独处是我们与他人没有社会互动。

独处时可以思考,可以回归本真,可以使身心得到应有的调节。

例如,我一摇铃,小允就会抬起头,声音在哪儿来的呢,他会用眼睛到处搜寻。等他发现,他会伸手来够,然后自己左右手倒换,玩得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他在时间上、空间上、心灵上都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他用自己的方法来适应环境,体验玩具,享受自由。

这种场景大家是不是妈妈们觉得似曾相识呢?此刻你恐怕也会禁不住想加入,和宝宝一起玩耍吧。

千万,不要!

心理学家Larson认为,独处分为非自愿独处和积极独处。

积极独处,是指个体在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喜欢为自己保留一些时间独处的行为倾向,是一种自主的积极选择。

以上情况就是孩子处于积极独处的状态,对孩子有益。那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积极独处呢?

3

最简单的就是家长要管住自己,适时放手。

小乐自从下生就被六个老人围起来了。大家都怕他感冒,孤独,无聊,所以他身边从来不离人。

他一哭,爷爷就立刻赶过来;他一闹,姥姥就马上出现,询问怎么了;他一感冒,一家子都疯了,时时刻刻不离身……

他长大以后亦是如此,一遇到困难,不用自己动手动脑,只要一喊,身边立马就会有人出来帮忙了。

这样的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生活上没有独立性的孩子,思维上亦没有独立性。

所以,家长们适时放手,适当独处,对他各个方面都有好处。

4

崔璀在《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里说:诚实地说,妈妈这个角色,并不是常常怀有喜悦。其中最常有的一个挣扎便是,放开你的手,接受从里身边“引退”。

我们大多时候总喜欢插手,就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需要我们。而事实上,我们是拿他们来满足了自己的“被需要”!

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往往在我们还没发觉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会独处,并乐于独处了。

别轻易去定性孩子,他可能只是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