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一
明明,是一个生活在乡村的留守儿童,从小学二年级起,就被父母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上周,明明的爸爸妈妈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可只能呆一周就又要走。上周末,明明死活不肯离家去学校,哭着闹着,翻来覆去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64048/9e819edd8c93d00b.png)
爸妈走了,明明在窗后偷看他们远去的背影
明明的爸爸妈妈只能沉默。
最后,明明的爸爸妈妈送彤彤到学校,在校门口看着女儿进了校门,转过身,明明妈掩着面说:
“我们不去打工,钱又从哪里来啊!”
明明爸见状,沉默。蹲下身,低下头,用双手抱了起来。
二
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大量的已婚青壮年去往城市打工,而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外爷外婆或姑姑姨姨照顾。于是,大量的像明明一样的留守儿童产生。
留守儿童被留给爷爷奶奶等人照顾以后,衍生出很多的问题。首先,爷爷奶奶往往比较“惯”孙子孙女,在一定程度造成“小皇帝”现象,甚至很多问题少年的出现也与爷爷奶奶等人疏于管理不无关系;其次,爷爷奶奶等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于孙子孙女的学习辅导作用微乎其微,甚至连基本的监督作用都起不到;最后,由于孩子长期与爸爸妈妈“隔离”,亲情缺失严重,其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64048/84c1b01d488c52dc.png)
爷爷有关节炎,但还是习惯背孙子上下学
三
从根本上说,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只能寄希望于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尤其是地域上平衡,这样,就业便可以就地解决,进而使父母不离开孩子。
然而就现实而言,短时间内中国经济很难实现地域平衡发展,即留守儿童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广泛存在。
那么,一方面,希望父母双方能有一人留在家里或在离孩子较近的地方工作,能够尽可能多回家陪陪孩子;一方面,学校也宜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关怀,比如多在学生上关注这类学生,多在生活中关怀他们,多与其父母沟通倡导他们通过电话等途径多与孩子联系。
另外,学校应设置心理疏导室,并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64048/f408592c4d89ec7c.png)
心理老师在与儿童交流
形成长效的心理疏导工作机制,针对全部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