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
前两日,我在去往教室上晚自习的路上遇到一个许久未见的同学。他走得很快,很匆忙,虽说平时我走路也算快的,但是也有些追不上他的脚步。
“嘿,兄弟!”我可算是追上他了。
他看了看我。
“你听我的新歌了吗?我发到网易云了。”
“没有,我最近没用网易云……”
他是一个学霸,专注于学习,平时沉迷寡言,但是喜欢听歌,但是最近学习紧张,他也减少了听歌的量。
“我想要将网易云账号注销了。”
他说的这句话令我吓了一跳。
“注……注销,为什么呀?”
“为了学习。”
“不是,我知道,我的意思是,你直接不上网易云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注销账号呢?”
他冷淡地笑了笑,没有回复我。
在他走进他的教室后,我呆站了很久。
他在网易云也是有点名气的,最盛时也将有近乎一千粉丝。这个账号对于他而言,属于是他近几年来苦心经营的心血,也是那些喜欢他的人对于他的肯定与期望。但是,“为了学习”,他决定要将这些东西全部抹去。
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这种果断与舍得,但是我也觉得有些悲哀,真的至于要做成这个样子吗?我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也许就这样冷冷地点击了注销按钮,成功地为自己营造了一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世界。
有很多人说,高考变了。高考确实是变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有社会上的事物都是要跟随着改变的。不过,在我看来,高考其实无论如何变,都没有脱离它的原本意义“为国家选拔人才,让所有人都有相对的公平竞争的机会”。而真正变了的,其实是我们。我们为了要出人头地,家长为了要让孩子为自己家族争光,教育者为了要追求功利。整个教育界“内卷”,陷入了“高考战争的军备竞赛”。
学生陷入了为考而学的境地,学校也是为考而教的模式。在学校中,教师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高考”,学生犯错了,教育他们的只有“高考”。连心理课,也变成了“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课”。三句不离高考,一切都是为了高考。学校和教育机构不断将高考“妖魔化”,仿佛“高考”就是一道天坎。跨得过,前途无量一片光明;跨不过,摔下悬崖粉身碎骨。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创造性,交互性,综合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暂待讨论。至少有的人都变得麻木不仁,拒绝与别人交流,拒绝参加社会活动,将自己变成一台“机器”,变得像一个“病人”,日复一日地刷题。一些人因此出了毛病,拼尽全力考上北大,却反手向养育自己的母亲痛下杀手。一些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为了考上自己的心仪大学一遍一遍反复重来,二十多年里啃老废青春。当然绝大多数人过了高考的大关之后,真的有出人头地吗?不还是像是头畜牲一样给大老板打工挣那么些钱还在焦虑房价降不降。一些人因此想着“他们还不够努力,所以我还要更努力!更加不像人!更加变态!”
于是,就有了这种
“为了学习”主义
说是“为了学习”,实是想要做人上人罢了。
而现在,面对这种情况,“肉食者”竟然还有在对学生们已经少之又少的文娱活动进行打压和缩减。看来,这个社会真的是需要更多的“人肉机器”么?临近中秋,在打工党们还在抱怨这乱七八糟的调休时,学生党们在说
“中秋学校要我们留校‘自由复习’。”
这就是让我们切身地体验课本上背离理想的诗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吗?
罗翔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虽然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原意是为了什么,但我觉得用在这里很好
“都是在比嘛,都是在拼嘛,都是想成为人上人嘛,都是想把别人踩下去嘛,熊猫不过是国宝,你是无价之宝,你是顶天立地的人,所以,不要用动物世界的法则来要求人类世界”
我并不是反对高考或者攻击高考制度。我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高三学生,我也相信并且赞同“知识改变人生,高考选拔人才”。不过,我只是对于这些教育理念的偏差和由此引发的学生思想的变质而感到心寒,为功利化教育感到心寒。为教育的意义从“育人”变为“育机器人”而感到心寒。
衷心希望中国教育重回正轨并且得到发展。
提供参考资料:杨东平老师的观点作者:社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