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才是思维导图的精髓(内附教学步骤)
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已经广为人知了,并且出现了商业化的收费软件。但事实上,很多人并没有掌握思维导图的精髓,一些软件也流于形式,甚至误导受众。
所以,作为一个思维导图粉,我今天要写的就是:什么是真正的思维导图,以及,如何画出真正的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的精髓是“发散性思维”
根据美国人罗杰·斯佩里教授的大脑皮质调查结果(他因此获诺贝尔奖),大脑两个半脑的主要智力功能有分开的倾向。
右半脑负责下列功能:节奏、空间感、格式塔(完整倾向)、想象、白日梦、色彩和维度。“右脑人”将会是个艺术家。
左半脑负责下列功能:词汇、逻辑、数字、顺序、线性感、分析和列表。“左脑人”将是一个科学家。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利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或者半边大脑)来学习和工作。如果能同时利用大脑左右半球,我们将取得更高的效率。
举个例子。传统的线性笔记,存在以下缺点:
关键词模糊。我们靠关键词记忆和联想,但关键词埋没在大堆文字中,分散在不同页面上,相互之间联系断裂。
不易记忆。一般靠死记硬背来记忆。
浪费时间。大量文字记录了不必要的内容,寻找关键词同样浪费时间。
不能有效刺激大脑。一般只利用了左脑功能,右脑被闲置了。
上面四条,是不是挺难记?换成下面这个图呢,效果是不是好很多?
思维导图就是模拟大脑的工作原理,用图案、线条、符号、文字、逻辑、色彩、维度、完整倾向等要素,打通联想和连接通道,把大脑左右半球都利用起来,激发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把大脑工作过程进行外部呈现。
像脑细胞的突触一样,思维导图的精髓是“发散性思维”。它不仅是一个记忆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方法。
所以,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这本书中,批判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思维导图”(P77)。
一些图并非真正的思维导图,如流程图、鱼骨图、概念图和生产作业图……它们像思维导图,但发展起来却单调、混乱,想法都归结到一个层次上,忽视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和联想丰富的规则。
不少软件都提供鱼骨图、流程图、概念图的模板,这些模板看起来美观大方,却放弃了“发散性思维”的精髓,事实上,它们限制了思维的无限延展。
上图是博赞的思维导图,下图是一些伪思维导图,差别很大。
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思维导图
原则:不要阻碍大脑自由发挥,让思维喷发,不怕乱,真正的自由正是从混乱中创造秩序。
1.使用横向格式的白纸,彩笔
2.中央一定要用图像
图像可以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触发无数联想,是帮助记忆的极有效的方法。此外,图像会让人感到愉悦和兴趣。
3.整个思维导图中,尽量用图像
不必担心自己画得不好,真正重要的是提高大脑的效率。
4.中央大图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色彩,是右脑的一个重要功能,不但能够避免图像的单调乏味,还是刺激记忆力和创造力最有效工具。
5.图像和词汇要有层次感
6.多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混合)
如果有可能,你就应该在思维导图中多使用一些有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动觉(肌肉感觉)的词或者图像。这种词汇,和自我紧密连接,更容易引发联想和激发创造力。
7.字体、线条和图像大小多一些变化,变化会增加图像层次,突出重点。
8.间隔要有序、恰当
有序能够让图像看起来更有条理,更加美观;恰当地在每个条目之间留白,有助于添加更多的信息。
9.分支模式的内外连接时,可使用箭头。箭头可以引导思维,把信息连接起来,使思维导图更有逻辑。
10.使用多种色彩
11.使用代码。钩、叉、圆圈、三角形或者下划线……来在各部分之间建立联系。
12.每条线上,只用一个关键词,
13.所有字都用一个字体,让大脑更容易拍照
14.线条长度与词本身长度尽量一致
这个规则让词与词之间更加靠近,更有助于产生联想,另外,还让有效空间囊括更多信息。
15.中央的线条要粗一些
线条加粗,大脑会立即收到信号:这是重点。在作图中,如果发现其他重要信息,也可以适当地加粗。
16.将思维导图的分支设计成不同形状
导图中每一个分支,都可以有一个不同的外形。独特的外形可以激发包含在分支中的信息记忆,强化记忆。
17.享受乐趣,让自己做一个“荒诞”的人。
相信你的大脑,享受自由思维的乐趣,不必太用力。把所有“荒诞”和“愚蠢”的想法都记录下来,特别是起步阶段,这些超常规的想法说不定包含着一个巨大的创新。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用于记忆、创造性思维、决策、笔记、日记、会议、自我分析等。下图是用思维导图做计划。
除了手绘,我们还可以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比如imindmap、xmind等,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