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1
“霞女子,你家遥遥又跑丢了,她回来了吗?”大娘一脸着急地跑进来问,脸涨得通红,汗水已经把胖墩墩的脸前面发白的刘海都浸湿了。姚遥躲在母亲身后,母亲王美霞羞红了脸,“大嫂,不好意思啊,我也不知道这次她怎么回来的。她刚进家,我正准备跟您说呢。”“那他回来了,那我就回去了,我还得回家喂狗呢。”
大嫂走后,王美霞把遥遥这小鬼从身后拽出来,又惊又喜,问:“这么远你怎么找到家的?你怎么又骗到了大娘?”瑶瑶的大眼睛骨溜溜转,缩着脖子说“昨天我就隔着院门,问外面的虎子能不能找到大门市部,虎子说,可以。所以从大门市部到咱们家的路我就认得。”
“那你又怎么从家里溜出来的呢?”
“我跟大娘说我到院子里拉臭臭。”
“然后你就约了虎子在外面等你,那狗狗没有叫吗?”“没有,它跟我玩儿得可好了,我跟他说别叫。”遥遥一边压低嗓子说,一边在母亲面前示范,两只手像扇子一样往下扇。
美霞抱着孩子亲,亲的姚遥咯咯笑。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能不想她呢?同时又担心起来,林场的杜家不能去了,弟媳妇家也不能去了,现在连大嫂家也去不了了,怎么办呢?老大姚远已经上学,孩子一个人在家实在不放心,只能带到去上班了,最近分配到蔬菜部卖菜,也只能和领导商量一下
家对孩子来说就是自己的地盘,无论外面的人对自己多好,永远就想着回自己的家,只要可以回自己的家,哪怕就是让干活,听大人吵架,哪怕锁在家里都乐意,因为怎么弄都不用考虑大人的面子,只有自己【敢不敢】和【想不想】。相反,在他人家哪怕再好吃好喝,【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的这个筐子套上去后,就好像给野马装了一个鞍,也能跑也能跳,就是不自在。
这里特别要交代姚遥小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她长得讨人喜,就跟他母亲说的一样,圆脸、圆眼睛、圆鼻头、圆嘴巴(相当于今天的嘟嘟唇。)但是这孩子,他只和父母的只和的父母、姐姐话多,其他人都不爱搭理,怎么逗她都不怎么说话,也不叫人,也不让人喂饭。
她不喜欢不完整的东西,好比半个苹果,半个麻花,可以剩下,但是不要开始就拿一半。衣服鞋子都是自己选,个子不高够不着,个子不够高就站在柜台上挑。那眼光,美霞自认为自己是比不上的,经常觉得这孩子这么有主意,太像她父亲。
这么个倔孩子,把回家当成了一个目标,那是拼了命的。
再说说她从另外两家怎样恶作剧被人送回来的。
姚遥三岁送至林场杜家。那家人家有个和她一般大的孩子,所以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儿呢,也比较好照看,他们俩都被安放在炕上坐着。大人们在旁边嗑着麻子。一种圆圆的带壳的食物。姚遥就把大人磕下的麻子壳伴着炕上的毛毡子的落毛,喂给另外一个小孩儿吃。另外一个小孩儿也学着喂姚遥,她抿着嘴摇着头不吃。她再喂,那小孩儿就又吃。不一会儿等大人发现的时候,这小孩儿嘴边都粘了毛,还咳嗽。幸好没有遇到危险。这两个小孩放一起智商的差距太大,大人受不了旁人的评判,把她送回来了。
也是3岁,去了美霞的姑姑家。因为被姐姐背惯了。她不肯走路,叫比自己大三岁的亲戚背,对方没有姚远那么结实,身脚也弱,一会儿就背不动了,姚遥不肯下来,趴在背上打打那孩子。拿了一根嫩芽的枝条抽,抽到了对方的耳朵上,大声说:叫你小姨,不背行吗?那小孩儿被这振振有词的话唬住,哭着继续背,被大人看见,说这大孩子也被这小毛孩镇压了,不好弄,又送回来。
这些故事都王美霞讲了一遍又一遍。她想起这小孩儿可真有主意。犟,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类型,有一次被选中了做挂历上的小孩儿。家里给穿了最好的衣服,摄影师也想尽了办法逗了姚遥半天没有笑,由此也没有拍成。
在他心里,父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亲戚朋友?怎么都一个个笑脸相迎喜欢他。她板着脸也没有用,她不说话也没有用,但是她不哭,她好像听母亲说过一句话,特别硬朗,就是,有泪抹到脚后跟上(有泪不轻弹)。她从小就学会了。
父母拿了好吃的,又送上礼物,靠着之前好人缘儿维下的这些人,虽然不气恼姚遥和她父母,但是也觉得这不声不响的孩子太有主意了,不如他父母好打交道。
这样,瑶瑶就跟着母亲卖菜,父亲一个月回家一次,等姐姐回家了就来当姐姐的小学生。姐姐把当天上课的内容,写在父亲给她们做的小黑板上。棍子在上面敲得噼啪响。一个教一个学,玩儿得不亦乐乎。姐姐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估计和这个记忆是深深链接上了。
好景不长,父母老家来了信。这让父母兴奋了一夜。信上说,让姚远到上海去读书,等姚遥再大一点也可以过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邀请,还得从姚敏华16岁那年说起。
姚敏华政治成分不好,是地主。两个哥哥早早抗美援朝随军做军医,战争结束后来到内蒙没有遭到迫害,但是上海的家人日子并不好过。姚敏华也一直特别也特别思念两位哥哥。大哥姚敏东的儿子姚至贤和父亲只差了半岁,当时为了撑起家,做了一名扫盲班的老师,并早早订了婚。不料接到了通知要他支援边疆去内蒙。姚明华当时在著名的学府松江二中读书。
姚敏华义气、热情又激昂,找关系顶替了他的侄儿。来到了,有两位哥哥在的内蒙古。他们相约:姚敏华替姚志贤下乡。姚敏华之后生了孩子,满上学年龄要送到上海来读书。姚至贤贤早早就结了婚。生下一双儿女,等到姚远可以读书的时候,儿子姚锋已经成了一名英文教师,而姚至贤成了一所小学校的校长。
信里说,再过一个月,姚锋来接姚远过去读书,先让他们办手续。姚明华和王美霞仿佛看到了两个孩子辉煌的未来。两个孩子虽然对大上海心生向往。却不愿离开父母,但是他们知道父亲姚敏华如果决定了,她们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临走前一个月。原本睡在两个孩子中间的美霞,忽然被安排不要睡中间了,姚远每晚带着妹妹睡觉。两个人睡着了,也是手拉手,不肯分开。这一幕至今都印在王美霞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