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读书

《皮囊》——回忆是最深情的告白

2017-10-12  本文已影响210人  李端云

-1-

《皮囊》——回忆是最深情的告白

《皮囊》是作者蔡崇达的第一本文学作品,之前他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三十岁生日的时候,他去大英博物馆参观了一场名为“living and dying”的主题展览,会上对生死的诠释激起了他对已逝父亲的怀念。

父亲有他的那年恰好也是三十岁,可是多年过后,作为儿子回忆起来,却发觉自己对父亲十分陌生。他悲哀地认识到,尽管父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作为儿子,他似乎并未真正地看清并理解父亲。

这确实很令人沮丧。

于是作者将仅剩的记忆挖掘出来,构建了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缅怀、找寻和抵达父亲。

这便是文章《残疾》的由来。从回忆父亲开始,作者开始认识,有更多的人也需要怀念和记忆,无论他们是健在还是逝去。如阿太、母亲,还有阿小以及其他那么多值得珍惜和回忆的人。

这便是《皮囊》这本书的由来。

-2-

很多人都说乍一看《皮囊》这本书名,会不自觉地想起聊斋里面的《画皮》,我想,还有一点,也是许多人的共识。那便是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不浮躁不造作,简单自然却直击阅读者的内心。

但最初,我却险些错过它。这本书的影响很大,在各大平台都占据着非常好的位置,可我一直不太感冒。听名字,就很鸡汤,皮囊是身体的负累,对医学院出身对人的皮肉有直接意识的我来说,完全是句废话。再加上有刘德华的荐语,当然我也很尊敬刘天王,但中国明星总体的风气偏于作秀,让我对这本书更少了几分期待。

可是,无意中在一个读书平台上听到了书中的文章《皮囊》,在朗诵者充沛感情的煽动下,我竟然热泪盈眶。那样的阿太,遥远而真实,活成了一座经典的神像,充满智慧地安坐在那里,不在乎疼痛却安抚者后人的心。我很感动,也格外羡慕,在我的人生里来自祖辈的关爱是缺失的一片白。

人生中有这样的爱,细腻地捕捉到并把它写出来,这本书不会太差。

-2-

可我错了,错得很远。拿起这本书,才知道,相对于书中其他的人和事,阿太是最轻松的存在。她让人怀念尊敬,但也有几分趣味与禅意。

我才明白,生活经不起感知,一旦有颗细腻的心,再加上老练的文笔,如我这般易受影响的读者便要遭殃了,泪会流,心会难受,好些天都得沉浸在情绪里不得安宁。

父亲的病痛,是压在家庭身上最深的痛。昂贵的治疗费用对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最痛的却是面对父亲痛苦的无能为力。进口和国产的药,进口的昂贵副作用小,可作者算了算钱选了国产药物,看着父亲一晚上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手术前医生说要让患者对术后的生活充满期待,存活的可能性才最大。作者给父亲买最不喜欢吃的食物,拒绝他要见其他亲人的想法,对他说,这些等手术后再说。可内心却在担心,若这是父亲最后的心愿呢?倘若成真,即便用余生去悔恨,也无济于事。

幸好,父亲成功地下了手术台,开始了漫长但毫无效果的康复训练。普通人十来分钟的路程他用尽一天的时间去连系,即便明知没有希望一家人还是心照不宣热热闹闹地配合。直到真相明了,直到台风来袭,父亲仍旧固执地要外出行走,直到父亲丧失生活的信心又重新乐观地看待世界。

父亲病倒了,母亲便接下家庭的重担,一个人扛着百十斤的油桶,边扛边哭。来加油的都是附近好心的街坊,面对加油者偶尔露出的怜悯,母亲会生气地打破别人的窗户。她骨子里永远是那个在激流险滩中抓捕鱼虾的倔强女子。无论生活多么困苦,她依旧将房子越做越高,哪怕知道明年就要拆的消息,她还是执意要将原本计划的第四层盖起。人活一口气,她要证明给整条街的人看,她的家庭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完好的家庭。

所有的行为透过外表去看本质都十分纯粹,父亲的倔强、母亲的执拗终究都不过是对正常完美生活的向往。

-4-

作者用最简单的文字,将所有过往几乎不加修饰地呈现给了广大读者,最终也让每个人都读懂了他们。

回忆的过程其实是痛苦的,那些早已封存的往事被一桩桩连根拔起,还要慢慢的梳理和解读。如同剖开内心的伤口,还不允许用麻药。

可正是这样的真实才让最珍爱的人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回忆里再活过一回。

对亲人的回忆几乎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真实地渴求,世上那么多人,对我而言,却独有一个你!

这样的文字,怎能让人读起来不心有戚戚,泪流满面。

与此类似的,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还有,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就那样轻描淡写地回忆,简单地描述,通篇没有半句华丽的告白,但读的人都明白,那是写作者正在不可遏制地思念,思念心底那个很重要的人!

无戒365挑战营第二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