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武士,最后的文化对决
当乘风破浪的外来文化用坚船利炮打开传统而又古老的文化的大门时,总是会有那么一群人会捍卫传统文化;或许残酷,或许残忍,但最终历史会通过一种方式使得二者得以融合。
——题记
一顶戴着狰狞面具的头盔,一身布满刀痕的铠甲,腰下插着两把寒光闪闪的武士刀,绑腿,草鞋,手中亦或是长弓,亦或是长枪,表情坚毅,就算是大敌当前亦或是血迹斑斑亦面不改色,不惧生死,仍旧大呼着向敌人冲去… …
一个威风凛凛的日本武士出现在我们眼前。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之一的武士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了解日本历史的朋友们对无论是大名鼎鼎的织田信长,亦或是战功赫赫的关白丰臣秀吉印象深刻,再比如“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独眼龙”伊达政宗,“日本第一武士”真田幸村等,正是这些亦或胸中陈兵百万,运筹帷幄;亦或身先士卒,不畏死伤的武士,拉开了延续148年的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幕,成为日本历史上一段不可或缺的片段。
而武士们所崇尚的、奉行的忠、孝、礼、义等经过一代代的传承,逐渐演变为日本传统中和武士相提并论的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为日本民众所传诵。
但当明治维新时代的悄然而至,面对手执洋枪火炮的新军,传统的日本武士们将何去何从;当面对欧美先进文化的冲击时,武士道精神等传统文化又将何去何从… …
内森.欧格仁上尉(汤姆.克鲁斯饰演),一个美国南北内战的退伍老兵,一个西进运动中的“英雄”。
偶然的机会,他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这块陌生的土地训练新兵以对抗日本明治维新的绊脚石——以森圣元将军(渡边谦饰演)为首的武士阶层。
上司的急功近利,新军的松散训练,一生都在作战的武士的骁勇善战,败局已然注定,怎奈内森作战勇猛亦难以扭转战局。作为俘虏,他来到了森圣元将军的领地。逐渐的他开始领悟武士精神,用心去感受武士这一荣誉和悲惨结合的群体。而这一切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然而,平静的生活不会持续太久,历史的车轮缓慢但不变方向的向前滚去,明治维新终究是日本迈向近代化历程的转折点。武士们最终将作为历史的象征而被终结。以日本大臣大村为首的维新派视武士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日本武士和新军之间的殊死决战即将到来,一场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角逐也将到来。
作为军人,内森曾经怀疑过自己的意义,但在森圣元将军领地,他开始适应了日本传统的村落生活… …
静心的欣赏庭前的花开花落,天空中云卷云舒,他和日本的孩童在一起嬉笑打闹;渐渐地他找回了自我,不再借酒浇愁;他开始学习日本剑道,了解日本文化,他一点点的磨平了心中的伤痕… …
大战终于降临在了这个平静的村庄,在穿上铠甲的那一刻,在接过森圣元将军递过的配刀的一刻,在跨上战马,冲向敌人的一刻,内森找回了作为一名真正武士的荣誉和真谛。
当新军进入武士们的埋伏圈中,森圣元将军和内森一马当先,率部五百余名武士向敌军冲去。但纵使武士们英勇无畏,纵使不避流弹,纵使倒下的一刹那也要再砍到一个敌人,血肉之躯却终难敌配有大炮机枪的新军。
五百名武士都倒下了,森圣元将军也自尽了,做为一名武士,他保持了最后的尊严。当他在内森的怀中垂下那颗高傲的头时;当那把伴随他征战多年的武士刀脱离他的手时,所有新军都为之肃然起敬,都面朝森圣元将军战死的方向跪了下来。因为武士阶层的代表,他们的对手——森圣元将军,已经近乎成为一个神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扎根。
无论大村如何的呼喊,手下的士兵竟没有一个站起来的。此时,任何的语言描述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也许这就是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普通百姓,军人所带来的影响,就算将其都剿灭,片甲不留。但武士道等传统文化、传统精神却深深的烙在他们的心中,无法磨灭。
导演无需多言,便让观众深刻的体会到日本武士在日本人的心中,传统文化对国民的深远影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我们隔海相望的大和民族亦是如此。
抛开影片中诠释的武士道不提,历史上总有许许多多东西因拥有历史的烙印而被人所遗忘、抛弃,认为那些是过时的、毫无用处的。就像影片中大村等人的做法,用尽办法要将武士阶层彻底摧毁掉,他们的想法是想让日本更快的迈进近代化时代,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武士道精神及这一精神的载体——武士,是他们日本历史的传承者,是他们的祖辈父辈们用之一生去保护的东西,正如影片快结束时,年轻的日本天皇手中握着那把森胜元将军佩戴的武士刀喃喃自语时说的那句话:“无论我们怎样改变自己的穿着,怎样学习西洋人的知识,购买多少枪炮,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谁,自己是从哪里来的(we can not forget who we are and where we come from!)”
影片的最后在风光旖旎的的日本乡村景色中结束。观影之余,突然想到,在当代,由于中国加入WTO,以及诸多和世界接轨的措施,使得中国一步步的融入世界化体系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当我们感受着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的诸多好处时,我们也在不经意间像影片中急于迈入近代化的日本,逐渐的忽略了传统文化。当国外流行一股“中国文化风”的时候,我们却不屑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魂,如果连魂魄都没有的话,再空有一副好皮囊又有何用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来达到增强国力的目的,但传统文化却是万万不可抛弃的,我们喊了多少年的强国梦,如果我们一味的去吸纳外国所有东西,逐渐迷失了自己应走的方向,就算是国家变得强大了,那充其量也是所谓的“美国梦”、“日韩梦”而非我们真真正正的“中国梦”。
当然,像影片中森胜元将军那样固守传统,拒绝使用火器,仅凭长矛弓箭和血肉之躯就想抵挡拥有大炮、机枪的日本政府新军却是不可取的。传统文化是需要发展的,我们如果固守着传统文化,完完全全的去抵触外来文化,只会让我们固步自封,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
“闭关锁国”曾经是中国大清王朝的一个痛,在某种意义上说,“闭关锁国”也是固守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它永远不会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强盛,带来未来。相反,“闭关锁国”永远只会和落后、挨打挂钩。正如我们这个隔海相望的岛国,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和中国的大清王朝一样,都是欧洲列强所欺辱的对象,但日本却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励精图治,一跃成为和列强平起平坐的又一强。这正是因为日本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才有了如今的世界经济第二强国。它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大,却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纵然曾经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孽,但其崛起的历程和做法也着实为人们所敬佩。
要保持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更要向外来文化中先进的部分学习。全部保留,那是愚昧、固步自封,将自己和世界脱离,想必大清王朝以“天国上朝”自居最终被欧洲列强用洋枪大炮叩开国门,签订各种各样的屈辱条约的历史各位一定不会忘记;全部抛弃,那是崇洋媚外、会被老祖宗会戳着脊梁骨说道的。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笔者想,各位心中已然明了,无需多言了。
最后,请允许笔者套用一句电影中的台词来作结。“we can not forget who we are and where we come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