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潇潇诗文简友广场想法

风雨杨旗山

2023-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毛草台

    下午三点多,虽然有冷风袭身有白雾迷蒙有微细的雨沫时不时地飘飞,但你还是终于登上了杨旗山。

    你曾多次想上杨旗山去看看,却始终因一些事

而未能成行。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一次站在酉水河谷的楼上远远地望见杨旗山,你总感觉到有一丝歉疚的情绪萦绕在心间。

    这一次是从新岩桥过潮水河上杨旗山的。上山而去的道路不宽,若两车相遇,得小心过车;上山的道路弯多路陡,故开车时得时时慎转方向并力踩油门!不过,幸好从杨旗山方向下来除偶尔有一辆摩托外,几乎就遇不到什么车。就这样,你过了杨家洛的急拐,你又过了陈刘湾的半坡,你一口气爬上了堆马塔的有人家的地方。你发现一个白发苍颜背着背篓的老婆婆在村路边歇栖,正在吃着东西。

    “老人家,从哪里来啊?回杨旗山的?要不要搭你一程啊?”你停下车询问。

    “我是回杨旗山张家岭上的,刚刚下山走人家吃酒去了。我不坐车,我晕车,我儿子叫人开车送我都没坐哩!我走人家的熟鸡,是土鸡蛋,好吃,来,你吃一个吧?”那老婆婆热心的回应你。

    在老婆婆热心地告诉你路后,你开着车在又弯又窄又时不时有坡度较大的路上继续循着山上公路前行。你看着海拔从500多米上升到600多米,又从600多米上升到700多米!你发现主路已经上了高山之上,又横着在山上之山的谷间向东横斜而去。你没有沿山上之山的支路再上一个个山顶。你还发现,无论山垭间,还是山上的岩壳里,总会零星地显露出一户两户或三四户人家,有老旧的木房,也有新修的砌石贴砖的楼房:你不得不又一次的感叹人的生存能力,不管地理环境多么险恶,人总是能辟地而居,开荒而种,顽强生存!

    遇一精神特好七十多岁的老头,他在牧守着两头黄牛在垭口荒地边吃草。他告诉你,这里就是杨旗山的脚下。他用手指着云雾弥漫的山头说,那就是杨旗山,据说是清朝时为威压内半县土司,实现朝廷“改土归流”的目的,清军在此驻军。清军将军插军旗于山头,并让军士开荒辟地屯田,以给军用。那时很长一段时间,杨旗山山头军旗飘扬,山下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故此山从此便被呼为“扬旗山”,后被讹传为“杨岐山”。

    “你不晓得吧,19 50年1月,解放军和原国民党暂二师师长陈策勋部队在这里打了最后一仗。陈策勋的军队多半纠合的是桑植鹤峰一带的土匪,不禁打,一下子兵败如山倒!他最后只带了一个马弁逃跑了,是从那个垭口跑的,一直跑到竹叶坪的大山里躲着。陈策勋是空壳树人,熟悉当地地形。他躲躲藏藏,据说最后在陈子界才被民兵抓住哩。”虽然有冷风扑面,有雨丝零星的乱飞,但老人还是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述他晓得的往事!

    在微雨冷风里,你看着风起云涌白雾笼罩着的杨旗山,似乎也看到了它往昔一幕幕历史的真情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