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煮雨,生活为我量身定制一套“唠唠叨叨”的外衣
早上六点,天气睛朗。我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儿子房前,大声喊:“跃跃!起床,呆会要迟到了,听到没?”
房里没动静,估计没喊醒,我再次喊了起来。
儿子念初三,性子温和,还有一个月就毕业,每天早上像喊渡船一样。
“哎呀!知道了,一大早唠唠叨叨。”儿子不耐烦的声音穿门而出。
听到儿子的声音,我便进房接着看书,可此时哪看的进去,一双耳朵就贼着门外的动静。
终于听到儿子的开门声,接着是洗漱声。十分钟不到,咚咚咚!传来儿子下楼的脚步声。
待儿子一走,我自己也简单的收拾一下,趁早上凉快,赶紧去买菜。
今天女儿在家,恰巧和我同一天休息,尽管女儿说我做什么菜她都喜欢吃,但我还是准备做几样女儿最爱吃的菜。
女儿今年二十二岁,有点任性,在离家较远的地方上班,难得回家一次,不做几道女儿喜欢吃的菜,心里过不去。
近段时间,我沉迷在简书里,听老师讲课,看学员聊天、分享写作心得,与学员互相学习,觉得这一切非常有意思,很喜欢。
但涉及到电脑方面的事,我就一窃不通,想用老师说的秀米排版来写文,但不知道怎么弄,想趁着女儿、儿子在家吃午饭的功夫,让他们帮帮忙。
买好菜、整理妥当,趁着还有时间,我随手拿起一本杂志看,当看到佚名写的一文《是谁暗算了我们的爱情》时,醉到了。
倒不是文章里的故事情节如何精彩、如何感人。而是这篇文章的某些语言,让人读后受益匪浅、耐人寻味,感觉许多人生哲理孕育其中。
这篇文章以一人称的手法,写我的一位闺中密友、嫁作人妇,进入接地气的生活时,两人竟成了同路冤家!当闺密讲完他们之间,烂熟于胸的故事向我寻求答案时,我说:是生活,亲爱的。
而她的丈夫,每日忍辱负重,艰苦奋斗,站在赚钱第一线,回到家,却被莫名其妙的纷争,搞得一头雾水。
日久天长,好脾气的丈夫揭竿而起,两下里就伤了和气,再怎么挽回,也会有旧痕划在心上,碰到阴天下雨就免不了隐隐作痛。
这篇文章的结束语更是精炼:恋爱如酒,生活如水,前者需要沉醉,后者需要清醒,仅此而已。
快到儿子放学的时间,我放下手中的书,在厨房里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
想起以前,做饭锅里一把、灶里一把,费神费力,而现在无须费多大功夫,一桌菜便烧好。
不一会,儿子回来,女儿帮着端菜、儿子盛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呼啦啦吃的津津有味,笑声满堂。
待吃完,我便将事情吩咐给他俩。
当儿子在手机上,看到他爸爸发的一条微信“谢谢老婆”时,儿子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赶紧递给他姐姐看,然后,两姐弟捧腹大笑。
这是他爸爸出门前(在外打工)让我办事,回复的一条信息。
儿子说:“妈妈,你们这是在秀恩爱吗?”
我一愣,不明所以。
“这不是爸爸的风格,长这么大,还从没听过爸爸说谢谢两个字。”儿子笑嘻嘻的看着我说。
“你们两个搞清楚,这是礼貌用语,与恩爱不搭尬!有这么好笑吗?”,心想哪儿去了,这两个臭孩子!
儿子却伸出大拇指:“妈妈,你真牛逼,真傲娇!”
我又懵圈:牛逼、傲娇?我没做过什么丰功伟绩的事呀?
儿子露出五体佩服的神态:“像爸爸这样的人你都能让他改口,不是牛逼是什么!”
女儿接嘴到:“我们从小到大,都没听过爸爸说一句以谢字开头的话!”
孩子们说的倒是事实,他爸爸确实没有这方面的口语。
儿子挤眼问我:“你们是不是私底下才这么秀……?”
我一个打蚊拍飞向儿子:“臭东西,操你的心,睡午觉去,呆会上课又打嗑睡!”
哪知儿子一听我这话,神情一下子丰富起来,又自信又促狭,岔开喉咙,尖声说:“哎呀!我们那个班主任就像一个瞎子!我每次打嗑睡都没发现,就在眼皮底下,他都看不到!”
女儿在一旁听的咯咯直笑。
“这是在上课吗?你以为自己很聪明?骗人骗己!”我义正言辞,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我刚想唠叨几句,给儿子上上课,儿子却巧妙的转移了话题:
“妈妈你看,我们微信聊天是一句一句话的说,而你聊天,先说一句,然后等五分钟,啪的一下,出来一大段!”
“妈妈打字慢,你不是不知道,妈妈能和你比么?你就不能体谅一下,站在妈妈的角度想一想?”,说到这儿,我想到女儿的行径,转而对女儿说:“你好不容易休息,一回来还是大半夜!”说到女儿,我的话语就长
“都二十多岁的人了,做事要有分寸,最起码不要让妈妈担心。有日子没和妈妈联络,就要主动发个信息,免得妈妈挂念;口头应允的事情,不管有没有做到,打电话回个音。
你现在大了,妈妈和你唯一的联系便是手机,而你的手机一天到晚不离手,怎么就没时间给妈妈发个信息,或聊聊呢?哪天要是真的联系不上你,妈妈怎么办呀?”
“妈妈,知道啦!你唠唠叨叨说一大堆,累不累?我不会怎样的,你放一百个心好不好?就喜欢瞎操心!”女儿一副冤大头的样子。
“妈妈也不想这样呀!谁让你在妈妈面前脱生?”我说。
“妈妈,姐姐或许是有原因。”儿子插嘴说。
我看着姐弟俩,又喋喋不休的“唠叨”起来:“我知道你们俩对妈妈好,同样,妈妈也希望你们好,可是你们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妈妈好吗?”我问儿子和女儿。
女儿冲着我微微一笑,脱口而出:“就是讲良心,我们从小到大听你讲过N回了,妈妈!”
“不惹妈妈大人生气!”儿子调皮地回答。
“呵呵!你们都懂,说的都在理,也都对,可有一小点你们没说到。”儿子、女儿两双眼睛齐溜溜地望着我。
我顿了顿,说:“就是站在妈妈的立场对妈妈好!”
我盯向女儿:“妈妈担心你半夜回来不安全,你就早点回家,这就是讲良心、对妈妈好!”
我又看向儿子:“你是学生,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事,这也是对妈妈好、讲良心!”。
儿子、女儿,默不做声。
半晌,女儿低着头说:“妈妈,我在外面上班,想家想朋友,回来便顾着玩,没想到玩到那么晚,对不起,但上班时我可从不这样!”
“这是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儿子人小鬼大,似乎认为自己的见解很到位。
“这是作死的生活方式!”我怒声喝斥:“无论哪个年龄段,玩到三更半夜都不惦记回家,不是找死是什么!”对于孩子踩压底线的事情,我毫不留情,哪怕他们耳朵听的都已长茧,我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唠叨!
或许我的话语重了,儿子没有应声,但片刻,他大叫一声:“妈妈!”,然后,面带狭笑,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我看。
我没好气的答到:“想说什么尽管说!”
“妈妈,你不是要我们帮你搞一个什么秀米排版吗?没时间了!”
“哎呀!怎么就忘的一干二净了!快快,帮妈妈看看怎么弄!”,这两个孩子怎么就这能折腾人呢……
中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女儿约朋友出去逛街,儿子去上学,而我,则在家做一项永远也做不完的伟大事业——打扫卫生!
工作、生活、家务,这就是我的日常,有时开心、有时烦恼,有时抱怨,有时又有些心安理得。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日常里又来了一位新成员——说不尽的唠唠叨叨!
曾以为唠唠叨叨是婆婆妈妈的专属代名词,自己离那副模样还很远很远,不曾想,从什么时候起,唠唠叨叨的外衣竟像量身定制似的,成为生活的主线条!
那些唠叨穿插在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里,在时光机器中不停的复印,而且不易改变,越改复印的越快,生活的底色越浓。
久而久之,渐渐明了,这是生活潜规则,当一切尘埃落定,当心不再左右摇摆,当到了某一个年龄段,便会有一种独属于那个年龄段的属性,如我,人到中年,眼中全是日常琐事,爱唠叨。
但唠叨也不尽是烦心的事,它是解压和发泄的一种方式,对身体有好处,它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子女在日复一日的唠叨中顺利成长,生活在唠叨中变得充实而丰富!
愿天下所有爱唠唠叨叨的人,努力生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纵使生活平淡如水,也要让它泛出不一样的色彩!
齐帆齐写作课第四期/齐悦梦想社群更文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