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夜饭
我一直把过年视作阖家团圆的最大节日,团圆是主题,其它事情都在其次。
在外求学的学子们;在异乡打拼漂泊了一年的游子们;在繁华都市里为城市填砖加瓦的父亲们……
他们或她们,在年前都会不顾一切地顶风冒雪往回赶,奔赴到一个叫老家的地方。
因为那个地方有老宅、有祖坟;有年迈的双亲;有可爱的儿女……
陪着父母或小儿女吃上一顿团圆的年夜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是远胜给他们一个大红包所无法比拟的。
儿子去年金秋结婚。一进腊月门,关于年夜饭怎么吃的问题就提到了今年春节的议事日程。
他们俩个都是独生子女,这个年在哪边过?是个必须面对的事情。
我在外面无所谓,视频拜个年也就罢了。
可远在礼仪之帮的老家,却让儿子颇费了一番脑筋。
最后和儿媳商定,腊月二十八回老家,二十九上午在老家贴春联、贴过门笺等等一系列活动,下午提前请下“轴子”(家谱)来,(本来应在年三十上午请)。因为晚上还要赶回西海岸的新家,第二天上午贴新房的春联,然后到丈母娘家帮着贴春联等。
中午小俩口陪着亲家母提前吃了年夜饭(儿媳妇是单亲家庭)吃完饭紧接着往老家赶,西海岸新区离老家还有两个多小时车程呢。
着急往回赶的原因,是因为老家有个习俗,年三十下午要到祖坟上接神回家过年,且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
两地三家来回穿棱,年前这三天真把俩孩子忙坏了。
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之后,老伴儿曾邀请亲家大年三十到我老家来过年,可亲家坚决不肯来。所以只能麻烦俩孩子三地跑了。
除夕夜留下亲家一个人在家辞旧迎新,我心里总感觉有点对不住她。
令人欣慰的是亲家母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对俩孩子的这个方案表示赞成。
所谓的年味儿,其实并未变淡,也从未走远,都凝聚在这一桌子年复一年的年夜饭中。饭菜的丰俭无所谓,重要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陪衬,灯火才最可亲,这样的场景,再寡淡的日子,此刻也会变得温暖,富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8872/d98d32d08276bc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