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枕藉于舟中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歌终忽寤,含糊赞之,寻复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 明代 · 张岱《庞公池》
这真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张岱在舟中读书看月。山后人家,俱不见灯火,黑暗的光影下,凄恻动人,设一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在船头唱曲,真是一般悠然姿态,困意袭来,声声渐远,月亦渐淡,睡去,小傒歌曲唱完,忽然醒来,半睡半醒的赞扬曲儿唱得好。慢慢的,小傒也哈欠连连,身子歪斜,两个人就相互枕藉于舟中。船靠岸后,有人催去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荡荡,不染一点尘埃。不知世间何谓忧愁。真是一段开心的经历。张岱就是如此,常常趁着人家都睡去,自己架一小舟,在湖中飘飘荡荡,超然物外,仿佛忘掉时间一切烦忧。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苏东坡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 宋代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东坡三更回来,家童的声音响彻雷鸣,敲了很久的门都不应,干脆听江声去吧,生命中有多少大风大浪需要经历,最后终要夜阑风静,干脆架起小船,泛游于江湖之上,寄托余生。
都是如此的风神潇洒,心胸矿大。他们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