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

学着深耕

2024-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像话读书爻

以前觉得只要是勤奋地学习就足够了,管它是什么专家说的还是教授所言,不求全责备也不面面俱到更别去急功近利就好。现在看来,还是自己的方向偏颇,远远不是自己原来认为的反思深思,还是学着深耕为好。

不说远了,就是在五年之前的自己,也是一直自以为是的走着读书学习的路子。无论是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无论是传统文化现代思想……往往就会有学到了一点点一会洋洋得意起来了,多学了一段时间也会有踌躇满志的感觉,甚至是还有时候可能会言之凿凿夸夸其谈,就好像自己真的有了名副其实的本事。现在看来,不大像样子颇感到有些汗颜不好意思。

幸亏,自己也没有超人的记忆力,还有着领导、老师们的不断的培训学习。不少的同学同事也一直在身边来来往往,尤其是原来的不少学生都已经成长并不断成熟起来了,实话实说已经具备了指导讨论并能够教育启发我的水平了。正因为原来师生关系的特殊缘故,令我自始至终没有大的可能飘飘然,所以清醒的快认知继续在深层进行,而且随着大大小小的经历不断升华持续推动中。

是的,浅薄的麦穗稻穗才更容易趾高气昂,唯有果实累累的更会弯下腰身谦虚低调。世界上不缺自以为是的骄傲自满者,属于过度自恋的那种,自认为自己是稀世珍宝千里马,不去深耕自己以及自己的专业技术活儿,反而祥林嫂般的不停地念念叨叨“伯乐不常有”。恰如当时的我,把团队的成绩基本看作是自己的努力所致,把偶尔的成绩当成是必然而为之,把平台荣誉窃以为少数人勤奋而成,实实在在是不妥不妥。

后来的醍醐灌顶,有一个故事的功劳,据说是苏轼亲身经历:年轻有为的苏轼进士功名取得后,和当时著名人物王安石是同事。有一次老王拜托他回家回京时,从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中段取水回来沏茶喝。苏轼给忘了究竟什么是上峡、中峡、下峡,自以为无迹可查于是匆忙中到最终段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曾想老王在峡水到手后煮茶后便说不对是下峡之水。苏轼故作疑惑明知故问为何?老王果断告知他:“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

当然了,这个故事为的是说明读书学习也得有记忆力,是告诉我们一个是知识渊博,另一个是才疏学浅。其实,是提醒我们大家学会深耕非常重要,唯有深耕者才会是真才实学才会高瞻远瞩。面对人生生活,面对职业事业,面对领域地盘……浮浮沉沉人间常态,不断地研究反思并深思并取得实践真知才是大彻大悟。仅仅是读书一项,看看我们自己的周围,想必大家都会有切肤之痛并深以为然的?

生命拐点需要转折拐弯,皆看心态与智慧,恰如爱与智慧才是教育的真谛,不学习呆在原地的还是好的。既然来了,那就索性继续坚持学习有效性,不停脚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日行一善”学着深耕继续走下去。

当然了,学着深耕不容易,需要自己付出实实在在的执行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