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青春自然科普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

药品真的安全吗?这是个问题

2018-07-20  本文已影响173人  Dailei

文/Dailei
药品安全吗?这是一个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01

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药物?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是指用于防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能改变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图片来自网络
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ADR:

如果出现了超量、误服或者错用药物导致了疾病的产生,我们称这样的现象是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 DID)

所以说,药源性疾病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包括超量、误服、错用及不恰当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不良反应的七大误区:

02

为什么药品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呢?因为药物的开发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主要分为三大步:新药的发现过程;动物试验;临床试验。

药物开发基本流程

在美国,合成10000个具有体外活性的化合物,其中能进入动物实验的只有250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仅有5个,最终成为上市药品的可能只有1个。做成一个药真的很难很难,贵一点有时候真的情有可原。

药物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局限性

60年代以来,不少药品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经无法临床前毒理研究发现,相关率不及25%

图片来自网络

03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必然性

原因主要在于,药品上市前的人体临床实验:观察人数少;研究时间短;选择性人群;用药条件控制较严;剂量和适应症严格控制。

1.观察人数少

根据《新药审批办法》
I期:20-30例
II期:100例
III期:300例

临床研究例数过少,结果的准确性待商榷。

2.研究时间短

研究时间短

3.选择性人群

临床试验时,年龄选择范围窄,一般是18岁到65岁的特殊人群,没有老人、儿童和孕妇。入选病例年龄、合并症均有很强的限制。

4.用药条件控制较严

心肝肾功能异常、妊娠、精神异常、造血功能异常均不纳入,试验必须在规定的医疗机构,限定的研究环境中进行。

5.剂量和适应症严格控制

剂量和适应症严格控制,不可能认识偶见不良反应(0.1%-1%)和罕见病(<0.01%)不良反应。现实生活当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很难在试验中观察到。

03

一位WHO官员这样说:“不管发证机构多么一丝不苟,也不管它对临床试验数据的检查多么严格,依然可能并且必然会出现问题。其原因很简单:导致药物撤出市场的大多数问题在通过批准前进行的研究不可能被发现,因为这些被研究的患者的数目太小了,时间太短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时候,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就显得至关重要。常用的方法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自愿呈报系统。每一种研究都需要很长的观察时间,这个空档期,新药是没有完善的不良反应记录的。

安不安全?能不能用?这个不能确定,总有一批人先当做“小白鼠”,出了问题然后记录下来。你真的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待商榷!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没有毛病,不要自以为是、随便拿着什么药就吃,万一出了事怎么办。吃药前多看看说明书,尤其是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懒得看就去咨询下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