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读书分享127——没有人能使你孤独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韧2018
300天读书分享127——没有人能使你孤独

今天我分享的书籍是《没有人能使你孤独》,作者是岳晓东,著名的心理学家。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习惯等。我将分享其中的如何从失败中培养毅力、如何从玩耍中增进友谊和如何在欺凌中培养自尊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如何从失败中培养毅力

成功就是一个人在落到最低点时弹高能力的表现。——乔治·巴顿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的性格形成是不断强化 的结果。人的习惯行为因正强化而不断加强,因负强化而不断削弱。所以,人欲塑造自己的某种性格特点,如坚韧不拔、胸襟开阔等,就必须在生活中不断为自己的性格塑造提供正强化的机会和条件。

换言之,因为我们以前有过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所以当我们再次陷入困境时,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抱有必胜的信念,还要争取成功一回。而一旦我们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我们就不再畏惧失败的到来。

我们要从危机中看到生机,在生命旅程中,一次生活上的失意、一次恋爱上的失望、一次生意上的失利、一次考场上的失误,都同时包含着危机与生机两个方面。

当一个人正面临着挫折的危机时,很容易被负面情绪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地将挫折夸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自己定义为失败者,再难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他也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应对挫折。

如果一个人总能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境中看到希望,抱有积极的信念,并将此付诸具体有效的行动,那么他就是在塑造自己的坚毅性格了。

信念会影响行为自我效能,它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对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塑造积极正面的信念。

岳博士家教建议 1: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并释放负性情绪

面对挫折,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释放负性情绪也是人生的修炼。只有把负性情绪合理释放了,有效的思考才可以启动,我们通常说的“通情达理”,就是指这个意思。

岳博士家教建议 2:引导孩子学会梳理问题的成因

面对挫折,家长要引导孩子从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培养对目标达成的信念。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在挫败中寻找个人的闪光点、积极的行为表现以树立信心。

岳博士家教建议 3:引导孩子学会在受挫时寻找应对策略

面对挫败,家长要引导孩子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付诸行动。在这当中,家长还要注意强化孩子在化解挫折中的正面效应,以最大限度地磨炼孩子的毅力。

二、如何在玩耍中增进友谊

游戏是开启社会的钥匙。

有的心理学家主张:小孩子的交友方式基本上经过了共同玩耍到共同交流的转化过程。在共同玩耍阶段,友谊的基础就是共同的游戏。

游戏与共同活动,便成为交友的直接手段。到了共同交流阶段,友谊的基础是共同的兴趣与思想交流。

我们要培养孩子在共同的玩耍中,学会产生共情 ,接纳他人,理解他人,提升友谊的品质,增强心理归属感。

培养孩子下象棋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是因为人生如棋!这其中有赢,有输,有进,有退,实难为人的意志所转移。人生在失意时,要有下残局时的勇气与毅力,不予放弃,苦撑待变,才可能有机会扭转乾坤,反败为胜。故此,能在楚河汉界边巧妙周旋之人,当能在生活中临危不乱,转危为安。

玩耍中的交流能增进友谊,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玩耍中得到更多收获。

岳博士家教建议 7:引导孩子创设游戏,共同分享

家长可利用自然与生活场景,与孩子一起构想故事、设计游戏,进行开放性和结构化交替的游戏活动。当孩子与家长、伙伴一起全情投入游戏的时候,大脑分泌的神经营养素能帮助神经元生长,使神经分叉更多。这一切,都将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索精神。

岳博士家教建议 8:引导孩子强化规则意识与自我约束

训练孩子的规则意识,自我约束,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岳博士家教建议 9:引导孩子多玩“人际”游戏

多方面地满足孩子成长的多样化心理需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构。

三、如何在欺凌中培养自尊

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欺负与被欺负的心理学本质,就是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相互转化。当遭他人欺负时,我们一味地忍让,在我们的理解中,这是谦让的表示,可在别人的理解中,这却可能是退让的表示。

换言之,我们的谦让可能被误解为畏缩与懦弱的表现,使别人对我们的欺负行为得到了正强化,促使他变本加厉地强迫我们做出我们不愿做的事情。

小孩子之间的相互欺负,可能使受害的一方日后生活在其阴影当中,变成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所以,小孩子早年受人欺负,蒙受的肉体痛苦可能是暂时的,而精神痛苦却可能是长久的。

作者就曾经被比他大几岁的孩子欺凌,他最初的软弱与退让强化了那个比他大的男孩儿对他的不恭与欺负,形成了一种心理学上称为病理性依恋的习惯。

因此,那个大孩子一直找茬欺负他,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作者与他拼斗了一回,虽然作者被打的很惨,但是他也打出了威风,让那个大孩子知道他不是一个软柿子,不敢再去欺负他,打破了这个恶性习惯链。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人们对攻击行为的习得既可以发生在亲身体验被攻击、虐待后,也可以通过观察别人而习得。

一般情况下,身体富于攻击性的儿童往往有惯用体罚的父母,或经常受到他人的攻击、虐待。父母或他人的尖声训斥和拳打脚踢,塑造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岳博士家教建议 10:培养孩子健康的家庭观念

父母要在点滴生活中融入积极的沟通,营造温暖平等的氛围,使孩子形成积极的情感依恋,减少攻击他人、消极适应的心理和行为。

岳博士家教建议 11:在孩子的人格塑造中需发挥表率作用

家庭耳濡目染的教养是最早也是最持久地塑造孩子人格的场所。父母对各种人情物事的认知归因、情绪反应、行为应对会浸润式地融入孩子的人格。所以,父母要在家里做好表率,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

岳博士家教建议 12:引导孩子营造亲和的人际关系

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及干预、暴力网游的禁止都需要我们予以重视。与此同时,在孩子面对欺凌时,要教育孩子有策略地说“不”,积极地去应对,以增强自己人格中的自尊和坚毅的一面。

300天读书分享127——没有人能使你孤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