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感受胜过意义

在个体独立的时代里,人们不在像以前一定要通过经济、社会地位或者名望还凸显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开启了自我探索自我价值与意义。有的时候,看似普通的日常都可以解读或者建构出宏大的叙事意义,好像这样才能突显自己的价值或者意义。
独立时代,我们可以独立、客观、自由地去表达自我,表达自己世界的思考等。在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足够多的自由表达空间,在自由空间中如何去表达,找寻自我的价值户意义又成了一大的重要议题?
最近,有朋友跟我说:“去看日落吧,能够让自己感受到人与自然相处的宇宙奥秘,还可以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哲学命题”。我听完以后的感觉是为什么看个日落就能够有如此深的感受,不能享受一下日落的美好,而要想的如此深奥或者建构的有哲学意义?是我太肤浅了吗?
哈哈,当然我没有管肤不肤浅的问题了?我在想的是文化是在不断的被建构出来的?每个人有每一个的思考,但是会不会存在一种过渡的建构与解读,让更多的人反而陷入到内卷中。比如,这次朋友看个日落来了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哲学命题,那一次我是不是看个星空就得有关于宇宙奥秘的思考等等。
我个人觉得,很多的事情并不是宏大的意义建构就能够凸显思考问题的深度或者是有意义。核心还是在于自己是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见得非得凸显自己思考的深度来凸显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也许,今天工作累了一天,我提前下班去看一场日落,我就骑着自行车一路沿着湖边看着太阳一点点地落下去,阳光洒满湖面的金光闪闪的样子很美,整个湖边都异常的平静,而我就静静的站在那里感受一这一切带给我的享受与快乐,没有想到任何关于人与自然相处的命题。
我只是觉得这样很美好,一切就足够了。感受过了就是我自己觉得的最大 的意义,目光所及是我当下最深的享受,不需要任何宏大的意义叙述衬托。
有些事情自己想做就去做了,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也没有那么的思考点,生活何必想的如此深奥和复杂,简单一点挺好。比如,我就只想安静的看一场日落我就去看了,而不是说我为了思考人与自然的命题才选择去看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