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步数到底有什么功能。
▼
早上,我妈突然发来一条微信消息。
“今天休息吗?”带着一个emoji的微笑表情。
老一辈儿的呵呵声代表了她笨拙的友善和关怀,我虽然不解,还是回了一句,
“对呀
休假呢”
“呵呵,没事,就是看你微信步数特别少!”
“你起床了吗?吃饭了没?早餐午餐都有吃吗?”
她的文字总是很正式,带着一丝不苟的标点符号,感叹号于她而言就是加重语气的作用。
我点了微信运动进入界面,发现今天才不到1000步,平时上班的日子都会超过10000步。
我隐晦地告诉她不需要通过我的微信步数猜测我的日常。她却说:“那你最近都没发朋友圈呢。”
突然很难过,前段时间工作上遇到困难在朋友圈发了牢骚,发之前建了新的朋友圈可看分组,家人和同事都不在里面。事情过去了很久了,却忘了更新分组。
▼
傅首尔在《奇葩说》说:
“我们失恋了可以对着大海喊不开心,好想死啊。你不能对着你妈喊,因为她会当真。父母对待我们的不开心,比我们自己要认真得多。
告诉他们还有一个坏处,就是你过去了,他们过不去。我们这么忙,去庙里烧个香都不记得还愿,跟父母诉苦,你得善后。今天你告诉她你不开心,要说一堆原因。明天你开心了,必须同步更新。因为你不说就是没有放下,你都去蹦迪了,他们还在叹气。
中国父母有一个通病,只要子女过得不开心,他们就觉得自己不配开心。你只要过得不好,他们就好不了。”
“生活在外地,我过得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
很显然,能自己解决的,尽量都不要说。
我觉得我妈对我的教育,比起八成的家庭,算得上是放养了,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不经常给我打电话,我们的微信聊天界面内容也不多。
后来我才知道,她通过微信步数观察我是否活蹦乱跳,步数多了担心我工作太累,步数少了担心我是不是生病在床;看我朋友圈判断我吃得好不好,我吃了大餐担心我钱不够用,我不发朋友圈担心我过得太拮据,又或者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然后,她才会实在忍不住给我打电话。
▼
我妈的朋友圈都是转发,一条文字心情或照片都没有,但她最新的一条转发是我在公众号写的《我再也没有机会开学了》,她配字:我家孩子的成长日记。
她也特别关注我的微信步数。
我听说单恋中的人,会傻傻地看着某人的微信步数发呆,幻想ta在做的事情。父母之于儿女,大概也是相似的情绪。
我们走在他们没有去过的路,那些他们之前所传授的跋涉技巧,看上去都难以用上。我们穿街过河,他们在对岸相扶守望,目光漫漫长长,目送子女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能感受到,那是一种孤独。
我们这些小雏鸟,在向他们索取温暖和食物滋养中不断成长,也逐渐向往自由,恐并且畏怖那些凝视的囚牢,其实有些目光不是网,是阻隔阴影的坚墙。
读书时代我妈每个月给我生活费时都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乱花,长大开始有能力赚钱时,反而经常问我:“最近还有没有钱用呢,要不要我支援点?”
“有呢,不要担心”,我笑她:“怎么总盼着我缺钱呢?”
她也笑:“我不就问问嘛。”
我明白的,她不是盼我缺钱,是盼我缺她。
▼
我已成年好久,但依旧不懂事,渐渐忽略了我是第一次当孩子,她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从前,她是爱穿花裙子的漂亮姑娘,也有自己大把大把的梦想。
我在藏不住情绪的年纪因为教她微信的使用方法时讲述不到位,导致她学得慢。可是太年轻,我自己很生气。她就自己用百度研究,也不经常问我,生怕我生气。后来冷静想过,她们这代人,经历过改革开放,上山下乡,下海下岗,没什么承受不住,而我们活到现在,二十年,比他们剩下的年都少,我们有什么权利就给她判了“死刑”,就如此断定她听不懂了而不跟她说呢,等到她仍然不懂还是想知道而我不耐烦的时候我说你听不懂,对她太不公平了。我也曾简单地低估过父母,到工作之后才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不容易,懂事这种素养来得太晚了。
后来尽可能及时接起视频,屏幕另一端的他们笑呵呵分享当日伙食给我看,天气冷了,我能感受到被窝传来的暖意,视频对面饭菜的氤氲水气升腾而起,父母眼角的皱纹在不真切里舒展消融。
你的所有叛逆,最终都要学会与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