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的城市与年轻人奋斗 辩论宏观经济观察

达里奥宏观经济框架分析看经济周期(文末提及中国房市)

2017-06-14  本文已影响1944人  骑着金牛的刺先生

全文约5000字,阅读需十分钟。

雷·达里奥  桥水对冲基金创始人

先从一个典型的交易说起,A手头有100块钱,B开了一间小吃店,A付钱吃了100块钱的小时,在这笔交易中,A支出100元,B收入100元,A的支出等于B的收入。所交易的内容是商品。但在实际生活场景中,A的支出还可以会有两种去向,例如洗车(服务),或是购买某只股票(金融资产),所支出的内容,也还有一种选择(信贷)。假设现在A手头有1W块钱,借贷1W块,他花100吃了小吃,花200洗了次车,花了剩下的1.97W购买了某只股票,那么在这一次交易中,支出的内容有货币及信贷,交易的内容有商品,服务,金融资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无数的交易,构成了市场,无数的市场便构成了行业。不同的商品,服务,金融资产,加总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宏观经济体。

在达里奥的宏观经济框架中,有一个基础等式:总支出/总产出=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市场上通货膨胀的水平。

所谓的宏观经济,就是由无数个微观个体不断加总起来的。结合上文提到的例子与宏观经济框架中的等式,可以发现,总支出=货币+信贷,总产出=商品+服务+金融资产,在这个等式当中,分母是难以改变的,提高总产出,意味着要提高生产效率,意味着招更多员工,意味着在流程上需不断地优化。相比分母,分子(总支出)则是比较容易改变的,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总支出。

什么是利率?在官方介绍中,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通过生活场景来理解利率,我手头有10W块钱,你缺钱找我借钱,约定一年后还钱,往往还的钱,都是大于10W块钱(存在利息),比如还了11W,那么利率就是(11-10)/10 = 10%,我们也将多出来的1W块钱称之为利息,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景,但为什么需要多还钱呢?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利率等同于机会成本,手上的10W块钱,我可以拿去做投资,我可以拿去及时享乐,我可以选择借钱给你,借钱给你的同时,我损失了另外两者所带给我的效用,也是就是损失了机会成本,利息则用来作为所损失机会成本的补偿。利息就是人们放弃当前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满足的机会成本。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我们可以把货币看成是一种商品,市场上货币越多,价格就下降,所以利率就下降,市场上货币越少,价格就上升,随着利率也就上升。

央行通过调整利率影响总支出,以提高利率为例,意味着资金成本升高,意味着个体信贷的成本升高,人们需要还的钱更多了,自然会减少杠杆消费行为。企业也是一样,以万科为例,我们可以在网路上搜索其至2017年3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数据显示,万科的负债达到了62763亿元,1%的利率的上下浮动,意味着几百个小目标的损失。而且从客户的角度考虑,利率的上升,人们对于大件商品的投资热情减弱,房产销量不好则会影响企业资金运转,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热情。所以央行对利率的提升,会通过影响信贷行为从而影响总支出。(信贷在总支出的所占比例,远远高于货币所占比例)

总支出与总产出,这两股重要力量在影响着咱们的经济体,在达里奥宏观经济框架中,有三股力量影响着经济周期的塑造:生产率提升(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提升生产率进而影响总产出。),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类似于正弦函数。经济处于上升期,到了一个顶点,价格水平达到高峰,出现通胀,中央采取措施,价格水平开始下滑,到了底部,触底有开始反弹,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那么经济波动是如何形成的,债务周期又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的解答,就让我们回到微观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上。

A这个月的工资是9000块钱,A觉得钱不够用,想拥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消费,他找银行借了1000块(信贷行为,也成为加杠杆),那么这个时候,A的支出就从9000块变成了10000块,当然这在10000块中有1000块是信贷,是需要偿还的,这个月A的总支出大于A的总收入。我们假设1000块的偿还期限是1个月,下一个月,A的工资是10000块钱,那么他所能支出的费用,就只有9000块钱,因为他需要尝试上个月的1000块钱的借贷,这个月A的总支出小于A的总收入。所以A在这两个月内的总消费是19000元。第一个月消费10000,借贷1000,第二个月消费9000,还贷1000,从两个月的维度来看,A的总收入= A的总支出。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来描述这种行为。

假设每个人都是A,我们将无数个A加总起来,就是宏观的经济波动。每个人只要有借贷行为,就会与你实际的收入状况产生了背离,从扩张到后面收缩,由无数的债务周期加总起来,就是一个经济的宏观周期。

如何理解短债务周期?短债务周期也称为经济小周期,一般持续时间为7 -10年,伴随着明显的经济小波动。上述我们提到说央行可以通过调控利率来影响个体消费投资行为。我们以低利率作为起点,利率低,资金成本低,人们发现,借贷速度快于产出速度,通过借贷产生的货币扩张很容易。人们爱借钱,爱消费,100W的本金,借了100W,总支出就可达到200W。从宏观上来看,一个人的支出,等于另一个人的收入。我的支出增加,与我发生交易的人收入增加,其收入增加,支出增加,与其交易的人收入也增加。不断传导导致经济体系总支出增加,价格水平出现上涨,慢慢出现通货膨胀现象。政府便开始进行加息,提高资金借贷成本,借贷减少,我的支出减少,别人收入减少,不断传导导致总支出减少,价格水平出现下降。经济过热现象开始慢慢冷却,冷却到一定程度后,利息足够高了,人们不敢借钱,为了还债务便紧缩支出,总支出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央行便开始降低利率,刺激人们重新借贷支出。周而复始。

在短债务周期里,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利率调控来调节人民借贷意愿,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

十个短债务周期加总起来,就会形成一个长债务周期,长债务周期可持续75年– 100年。长期债务周期的形成,是由于在短期里面债务的不断堆积,最终超过收入增长速度,经济状况出现崩盘。

长期债务周期

想要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就需要了解人性,Human nature,人性都是懒惰的,都幻想着能用最少的精力,换来更大的回报,人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数据分析显示,将短期债务周期的波动描成长期波动曲线,每次短债务顶点,都会低于下一次债务周期底部。举个简单的例子,应届生小黄,刚出现工作,拿的9000的薪资,这时候可能选择的租房费用在一两千,因为9000的薪资无法让其住上四五千的优质房源,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小黄成为了月入几万的大黄,这时候其租房的环境,也会随着其个人能力的提升,而换去更好的居住场所。租房只是消费的一种体现,随着而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消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央行在短期内提升了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借贷,但人们不会不借贷。虽然短期负债变少,但从长期来看,负债的总量还是在不断地增加。因为消费意愿向上的刚性与负债的不断累积,便会出现长期债务周期的顶点。

在经济上行时期,人们喜欢投资,股价上涨,房价上涨,但如果触及债务周期顶点,人们的支出便会不断减少,信贷不断收缩,股市下降,资产价格出现跳水,就如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一番景象。政府开始选择降息刺激消费,但在这个时候已经达不到调控的效果了,即使降到了0,人们也不愿意再进行借贷,因为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用于还债了,银行也不愿意再放贷,因为人们的资产状况很糟糕。长期债务周期中,央行无法通过调整利率,能刺激经济逆转。那么在长期债务周期中,政府又是如何作为使得国家走过困境的呢?

历史告诉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削减开支,债务重组(降低本金,降低利率,延长债务期限),财富再分配,以及关键的“发行货币”。

前三种方式,都会引起进一度的通货紧缩,理由很简单,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即使是财富再分配,征收富人的税,穷人也会把拿到手的钱拿去还债,而不是用于消费支出,所以从宏观上来看,整体的总支出还是在减少。但最后一种方式不同于前面三种,其会引起通货膨胀。

央行发行货币,本质上是将债务货币化,可以理解为央行大量印钱买债务,可以联想到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利率降低至0,经济体系又面临巨大债务,人们无法偿还,美联储便开动了印钞机,债务减少,支出增加,经济又开始进入上升阶段。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印发货币的量,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东西德合并历史,东德为帮西德偿还债务,印发过多货币印发通货膨胀危机)。

这种把债务减少的过程,也称为去杠杆,去杠杆已经成了中国媒体的高频词,而这个词语往往是在金融危机下的一种现象。去杠杆的本质就是为了控风险,主要是去企业杠杆,去掉企业的信贷,免得出现债务上升速度过快于收入增长速度,导致杠杆堆积过多达到长期债务的顶点。

提到去杠杆就不得不提及中国的房市。房子在中国是一个必需品,外界将其称为“丈母娘利器”。无数的愣头青均倒在了这一利器身上。随着近些年房价的一再上涨,大多数人卯足了杠杆蜂拥而入,即使在上头明确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警句后,仍有一波又一波的人进去接盘。上头察觉到了这有增无减的购房热情,高得离谱的租售比与房价收入比,于是这半年来便出台了各种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

限购对于炒房者或是以房子为保值增值手段的投资者来说,是好事。因为它会助涨,逻辑与上文提到的类似,市场上可购买的房子少了,然而需求大,所以房价还会往上涨。

但限购助涨的思路,有个大的背景,就是房价是处于上升周期里的,换个角度考虑,如果房价跌了呢?限购的本质,就是控制住了房子的流动性,限购后一旦房地产进入下行,想快速成交,就必须以大幅降价作为代价。房子下跌的过程与限购的机制,是否有点类似于股市的熔断机制呢?股市的熔断机制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都是有目共睹的。

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从相反的维度对其进行分析。限购的目的,究竟是在抑制房价上涨过快,还是在抑制房价下跌过快?

年初,某个夜里与友人乘凉交谈,提到了中国的房价,友人认为如今房价要想下降,应该是需要政府出行房产税政策,而本人却持有不同观点,中国一定会降,而且今年就开始下滑。

原因很简单,大道至简,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核心原因,就是货币。而影响货币的关键因素,就是利率。

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96%

交流的过程,我提及了利率。美国如今经济逐渐复苏,未雨绸缪的美联储,为了避免将来再次出现类似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逐步进行加息(上文提及,通过加息控制经济趋势),而这半年来,加息的步伐不断在加速,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那么美联储加息可否对中国房市有影响?

答案是有,而且影响很大。

举个例子,小鸿为了买房,向银行借了300W,这时候其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利息升高,因为利息升高意味着还更多的钱。而美国的加息必将会导致中国的加息,这是由利率平价决定的(中美两国的汇率,与各自的利率紧密相关),如果中国不选择加息,就无法保持现有的两国利差,这时候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而套利活动会使人民币出现大幅度贬值,资本外流,中国的外汇储备流失。而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则直接代表着该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外储

外汇储备的作用有多大呢?举个简单例子,中国每年进口的各类商品,包括最主要的原油,都是要花美元的,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怎么去买柴米油盐?资本外逃,必须要控制在合理范围,绝不允许超过容忍限度,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所以为什么国内急着去杠杆,让经济软着陆呢?本质原因就是担心中国加息后,杠杆压力过大而导致泡沫被刺破(可以联想美国08年次贷危机泡沫破灭的后果)。房子这种流动性极低的东西,一旦下跌,流动性是基本没有的,唯一能做的,就只能看着它继续下跌了。

今年六月份,美国即将又进行一次加息,中国的房产涨价惯性距离也差不多走完了,接下去的两年,不出意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大的波动,而波动往往意味着存在套利空间,这是否会是一个洗牌的过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7年6月14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