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目的颤抖”毁了你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反而是凭着感觉左右都试探,或者抬头换个眼神,舔舔线头,低头一穿,线轻轻松松就穿过去了。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也叫“穿针心理”。
我们做事好像也是一样的道理,当心无旁骛目不转睛的时候,本以为轻松能够完成的事,却在你面前玩起了鬼把戏,让你恨得咬牙切齿。当你放下对结果的执念的时候,不经意又柳暗花明了。
关于“目的性颤抖”窦文涛在圆桌派说起邓亚萍的书籍《心力》曾提过这个概念,他还举例说演讲过程中不能有杂念,必须沉浸在里头,避免太想赢。假如演讲到了三分之一,忽然想到这个演讲是成功的,过早预判结果,就会物极必反。
这让我想到了我之前的一次考试,刚开始的时候心态特别稳,一点都没有紧张,完全是平常状态。但是当题目基本做完,截止时间也差不多到的时候,我就忽然之间心跳加速,特别的紧张,整个人都缩起来。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暗示,终于要结束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一个人在万丈深渊上面的独木桥行走的时候,如果前面走得很顺利,越是接近终点,离终点越近时,你会发现腿越会不停的颤抖,这是由于腿脚地颤抖是目的性过强造成的。
而邓亚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记忆还是比较深的。“我天天为了获得冠军这个目标去的比赛,结果我现在去了,但是你还得不能想,你得把它放下,这个是最难的。”
不要管结果输赢后带来的得失,因为我们所设想的结果是没有用的,因为必然会有一个结果,专注打好每一分球就好。想赢就要把时间和精力注入每一个当下,足够专注就会有如神助。
奔着目标去的,一心只想着结果,就会产生太想赢的心态,继而造成失控的情况。
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家,名字叫瓦伦达,一直以稳健的技艺闻名,他走在钢索上从来没有失误过。
在他准备退休前,决定再走最后一次钢索,以此来告别演出。于是他邀请了很多的嘉宾和亲朋好友。
结果,演出当天,瓦伦达刚走到一半,想要做平日里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不幸从数十米的高空摔下去,当场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哭着说:“我猜到了会出事,因为她太在意这次表演了,一直说不能失败不能失败,怎么劝都劝不了。”
这就验证了我们平时所说的害怕什么来什么。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生活中貌似也有这种古怪的现象,找对象也好,想发财也好,升官也好,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还有日常的一些小事,你越想写好字,手会颤抖,你想进球,脚会颤抖,太想说好话,嘴巴会颤抖导致嘴瓢。
可是,要怎么克服目的颤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颤抖的心按住,不过度关注目标,是最好的办法。
人生也是如此,越在乎,越容易出错。顺其自然地接受,不知不觉就抵达了目的地。
“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