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创作与名声-3

2021-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沼芰荷

前文提到,作品越高贵,越有深度,作者能目睹到自己作品获得承认的可能性就越小,有的甚至会历经数世之后,才会被世间奠定为优秀作品而名扬后世。

人类精神思想的最高级的产物一般都得不到同时代人们的欢迎,这种情况一直要维持到优秀思想者的出现。这些优秀思想者感受到了这些作品的呼唤,并使这些作品获得了威望。凭借如此得来的权威,这些作品也就可以继续保有其威望了。

那么,为什么同时代的人无法感受到优秀作品的召唤呢?请大家看今天的分享。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根本原因就是每一个人都只能理解和欣赏与自己的本性相呼应的东西

一个呆板的人只能理解呆板事物, 一个庸俗的人只会欣赏平庸和俗套, 头脑混乱者喜欢模糊不清的东西。没有思想的人则和胡言昏话气味相投。与读者本人同气相通的作品最能够获得这个读者的欢心

因此,古老的、寓言式的人物伊壁查姆斯唱道(叔本华本人译文):

我说出我自己的看法,这毫不奇怪。
而他们沾沾自喜,自以为
他们才是值得称道的。狗对于狗来说,
当然才是漂亮的生物。牛对牛也是这样,
猪对于猪、驴子对驴子,莫不如此。

就算是最强有力的手臂,如果甩出的是一件很轻的物体,那也无法给予这轻物足够的力量让它飞得很远, 并且有力地击中目标。

这轻物很快就会坠落地面, 因为这轻物本身没有物质性的实体以接收外力。

美妙和伟大的思想,天才创作的巨作,也会遭遇同样的情形——如果接受这些思想的都只是弱小、荒诞的头脑。

各个时代的智者们都曾为此齐声哀叹。

例如,耶稣说: “向一个愚人说故事就像跟一个睡着觉的人说话一样。故事讲完了,他会问,你说的是什么?”

哈姆莱特说: “机智妙语在傻瓜的耳朵里面睡觉。

歌德说:

最妙的话语,被笨蛋听了,
也会招来讽刺。

又说:

你的话没有任何结果,
众人都呆滞无言,
保持良好的心情吧!
石头扔进沼泽地,
是不会弄出涟漪的。

利希腾贝格(此人在文末本人加有注释)说道,“当一个脑袋和一本书互相碰撞, 而只发出空洞的闷响, 这空响难道就总出自书本?”

他还说,“书本身就是一面镜子,一只猴子看镜子的时候,里面不会出现福音圣徒。

的确,吉拉特神父对此发出的优美和感人的哀怨值得让人回味:

最好的礼物通常最不被人赞叹。
世上的大部分人,
把最坏的视为最好。
这一糟糕的状况司空见惯,
但人们如何避免这种不幸?
我怀疑能否从我们的世界根除这一不幸,
世上只有唯一的补救之法, 但它却无比困难:
愚人必须获得智慧——但这是他们永远无法做到的,
他们也不会懂得事物的价值。
作出判断的只是他们的眼睛,而不是脑袋,他们赞扬微不足道的东西,
只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懂得什么才是好的

优秀作品不被同时代的人认可,除了同时代的人有智力上的不足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会是什么原因呢?

下次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利希腾贝格

Lichtenberg(1742-1799),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启蒙学者,杰出的思想家、讽剌作家、政论家。他深受康德、歌德、尼采、列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等几代哲学、文学大师的敬重和推崇。

歌德把利希腾贝格的作品比作指明问题所在的神奇魔杖。

托尔斯泰将他的《格言集》列入他那由“杰出作家的杰出思想”组成的《阅读范围》。

然而,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时,这位影响至巨的重要学者一直默默无闻,不见经传,知之者甚少。托尔斯泰对此大为不平,他“搞不懂当代德国人何以会忽略了利希腾贝格,而醉心于尼采那种俏丽的小品”。

利希腾贝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