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收录

一个模型就能让认知升级吗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17人  胡一凡_非暴教练
认知脑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先是摘录公众号文章《永澄:认知层次模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讲述我的一些感受与思考。

内容摘录

1、认知模型的初步探索

认知层次模型

从图上可以看出,认知层次模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对应若干元素:

道:第一性原理、基石假设、三观体系、学科体系、关键概念、重要理论、思维模型

术:方法论、效应,机制、体制、体系、技术、方法、步骤、流程、经验

器:工具、软件、硬件、清单、模型、素材、说明书

用:行业、场景、案例、故事、感受等

上述的元素只是我自己常用的「关键词」,你可以找到完全不同「属性」的关键词加入到不同层次,也可以增加不同层次,比如:「道法术器用」五个层次等,你完全可以生成自己的「认知层次模型」。

2、认知层次模型究竟是什么

2.1 它是一个定位工具

想一想,你平时的思考和学习都停留在哪一个层次,绝大多数人,都被卡在了「方法」和「方法论」层次之间了,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基本上一生都可以衣食无忧了。

即便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方法论」,也不要担心,发明一个方法论大约只需要 1-3 个月就够了。

2.2 它是一个大概念学习工具

很多大概念,通过一次性大量投入是学不会的,比如成长、信念、价值等,这时候运用CLM模型,就可以将我们接受到所有有关这一概念的知识纳入这个模型。耐心等待足够的认知元素在你的脑海中酝酿出全局性的打通感。这个时候,你才是真的对「成长」这个概念建立起了认知体系。

2.3 它是一个助力思考的工具

知道了CLM这个模型,就至少对同一事物有了四个维度的思考与观点,这就是模型化思考。

2.4 它是一个防傲慢的工具

以往看不上只讲经验和毫无逻辑的文章/人,总觉得原理更高级,知道了CLM模型之后,就完全没有傲慢了,别人说的任何话,都是认知,都可以在 CLM 中找到对应的元素,我为什么要看不起对方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为某个概念增加不同维度的认知组合啊!

自己只是了解某一个概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放下自己的傲慢、保持开放状态,就会有所获得。

3、认知模型的价值

个人成长领域中,有个核心概念——价值。价值按照提升速度的快慢,可以划分为:能级提升、认知提升和能力提升。其中的认知提升的方式,就是靠「认知层次模型」来架构的,你越走到认知层次模型的顶端,越是容易获得快速的价值发展。

理解力的本质是:形成对表层结构的理解、深层结构的理解,以及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映射关系。「认知层次模型」呈现的就是从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过程(自下而上),越是用认知层次模型,越能够实现对「映射」的理解。

面对任何人都不再傲慢,会耐心地听他们在说什么、在表达什么,因为,他们都在为我们的「认知层次模型」提供要素。人不是死于无知,而是死于傲慢,因为一个模型可以解决傲慢的问题:你不断地获得了别人的维度,以降低被降维打击的概率。

4. 结尾

如果你想把这个模型用起来,有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可以参考着下面的步骤来进行:

找到一个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建议是在工作中找;然后找四张 A4 纸,在纸张上方分别写着「道术器用」,并将四张纸摊开放在桌子上;开始向自己提问: 关于这个领域,我所了解的「XX」有什么?这个 XX 指的就是 CLM 里的那些要素。把四张纸填满,如果不知道的话,就在上面打问号。最后,问问自己在填写的时候有什么收获。在日后的工作中,去把这四张纸上的问号解决掉。
如果你搞定了的话,请记得来告诉我你的收获。


感受与思考

关于道术器用的模型,我一直在用,有心得也有困惑,看完这篇文章,很多问题就更加清晰了。

1、层次更加分明。我最开始也是道术器用这四个层次,后来受到一位朋友的启发,变成了「道术器用例」五个层次,道是原理、术是方法、器是工具、用是操作、例是案例。

2、使用更加广泛。以往这一模型我主要是用来记录和表达。

看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更加广泛和高频的用法。

3、了解了系统三大特性。这个认知层次模型并非凭空想象或者简单的经验总结,而是有系统论作为支撑,“层次性是系统的三大特性之一”,看到文章中的这句话,我立马去了解了系统另外的两个特性,分别是适应力与自组织,于是我又可以从系统论的高度来认识这一模型,也就是说,认知层次模型CLM在整个系统论之中,应该是属于「器」的层次。这种从一个知识点,顺藤摸瓜到线、面、体,这也是我扩展知识边界、完善知识体系的方法。

4、延伸

道术器用这四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呢?显然是自上而下的层次,说到“道”,什么是道?其实一直有两种理解:

在我们当下的现实世界中也是一样,如果把“道”理解为更高维度的原理,那就有降维打击,就有傲慢,而将“道”理解为蕴含于任一事物中的小方法小原理,那就可以是“一花一世界”。

罗胖在跨年演讲中提到认识事物的一个原则“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这句话可以用来更好理解这个认知层次模型,自下而上是抽象,是帮助思考,自上而下是还原,只有还原才能看到事物的细节,才能指导我们的操作。

over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