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汉乐府民歌
一、汉乐府民歌
1、民歌,在民间流行的诗歌(可以歌唱)
2、汉乐府,是西汉的一个官署名称。秦和西汉初年,曾设立太乐令一职,掌管宗庙音乐。到汉武帝时,在太乐之外,设立乐府,专管宗庙之外的音乐歌舞。汉代乐府采集的民歌据统计共有138首,采集的地区遍及全国。但后来大都散佚了,今保存下来的不过60首左右,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中,且以东汉时期为主。其原因是,东汉政局不稳,又实行听风观政的政策。
3、演变
因为这些诗歌是乐府采集来的,又可以入乐演唱,所以就把这类诗歌叫做“乐府诗”。久而久之,乐府也就由官署名,演变成了一种诗体名称。后来,经过曹操等人的借古乐府写时事的风气之后,很多文人采用乐府旧题写作,这些诗不一定入乐,只是用了乐府旧题,所以也被称为“乐府”。比如《短歌行》,就是用了乐府旧题,也称作乐府诗。
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民歌,就注定了反映的是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和情绪。
1、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穷苦生活和所受的迫害。
如《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
2、百性生活的困苦,有时候是来自当时官府借助权势对百姓的鱼肉。
如”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刦(同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
3、由于贫困破产,大批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有思乡之情。如《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4、有些寓言诗通过描写动物的曲折遭遇来表达受迫害者的悲愤心情。如《乌生》《枯鱼过河泣》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啃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弹两丸,出入乌东西。啃我!一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
5、受压迫得过火了,人民大众也会挣扎反抗。如《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第二,对战争的控诉。反思及其他
1、揭露战争的残酷和穷兵黩武的罪恶。如《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
2、揭露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如《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4、反映士兵战斗情结低落、厌战的。如《东光》:“东光乎,苍梧何不乎。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第三,歌唱爱情
这时的乐府诗描写的爱情,已无《诗经》中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更多的是笼罩着一层不幸与不详的悲伤气氛。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当时表现弃妇的思想情感在汉乐府民歌中也是重要的主题。如《白头吟》《怨歌行》《塘上行》《孔雀东南飞》
如《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对妇女的迫害,不仅来自家庭,也来自社会。如《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第四,对有限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恐惧和哀伤
也有表达愤发有为的,如《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艺术成就和影响
1、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群众的爱憎,是对《诗经》开创的写实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叙事诗数量多,艺术性高,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
3、形式自由多样,有杂言,并逐渐趋向五言诗。
4、语言质朴浅白,却精练传神,表现力强。
因此,由于其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的创作,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