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之武功秘籍⑭: 锁的原理

2021-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長茳

iOS之武功秘籍 文章汇总

写在前面

通过上一篇的学习我们对多线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使用多线程的时候,我们为了保证线程安全会使用锁,那么这篇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锁的使用原理

本节可能用到的秘籍Demo

一、锁

① 锁的性能

借鉴一张锁的性能数据对比图,如下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知道锁的性能从高到底依次为:OSSpinLock(自旋锁) -> dispatch_semaphone(信号量) -> pthread_mutex(互斥锁) -> NSLock(互斥锁) -> NSCondition(条件锁) -> pthread_mutex(recursive 互斥递归锁) -> NSRecursiveLock(递归锁) -> NSConditionLock(条件锁) -> synchronized(互斥锁)

② 锁的归类

结合上图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②.1 自旋锁

在自旋锁中,线程会反复检查变量是否可用.由于线程在这个过程中一致保持执行,所以是一种忙等待. 一旦获取了自旋锁,线程就会一直保持该锁,直到显式释放自旋锁.自旋锁避免了进程上下文的调度开销,因此对于线程只会阻塞很短时间的场合是有效的.对于iOS属性的修饰符atomic,它自带一把自旋锁.

②.2 互斥锁

互斥锁是一种用于多线程编程中,防止两条线程同时对同一公共资源(例如全局变量)进行读写的机制,该目的是通过将代码切成一个个临界区而达成.当获取锁操作失败时,线程会进入睡眠,等待锁释放时被唤醒

②.3 条件锁

条件锁就是条件变量,当进程的某些资源要求不满足时就进入休眠,即锁住了,当资源被分配到了,条件锁打开了,进程继续运行

②.4 递归锁

递归锁就是同一个线程可以加锁N次而不会引发死锁.递归锁是特殊的互斥锁,即是带有递归性质的互斥锁

②.5 信号量

信号量是一种更高级的同步机制互斥锁可以说是semaphore在仅取值0/1时的特例,信号量可以有更多的取值空间,用来实现更加复杂的同步,而不单单是线程间互斥

②.6 读写锁

读写锁实际是一种特殊的自旋锁,它把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者划分成读者和写者,读者只对共享资源进行读访问,写者则需要对共享资源进行写操作.这种锁相对于自旋锁而言,能提高并发性,因为在多处理器系统中,它允许同时有多个读者来访问共享资源,最大可能的读者数为实际的CPU数

②.7 总结

其实在iOS中锁的基本种类只有两种:互斥锁自旋锁,其他的比如条件锁递归锁信号量都是上层的封装和实现.

二、锁的细说

① OSSpinLock(自旋锁)

自从OSSpinLock出现了安全问题,在iOS10之后就被废弃了.自旋锁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自旋锁由于获取锁时,线程会一直处于忙等待状态,造成了任务的优先级反转.

OSSpinLock忙等的机制就可能造成高优先级一直running等待,占用CPU时间片;而低优先级任务无法抢占时间片,变成迟迟完不成,不释放锁的情况

OSSpinLock被弃用后,其替代方案是内部封装了os_unfair_lock,而os_unfair_lock在获取锁操作失败时,线程会进入休眠状态,而不是自旋锁的忙等状态

② atomic(原子锁)

atomic适用于OC中属性的修饰符,其自带一把自旋锁,但是这个一般基本不使用,都是使用的nonatomic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及setter方法会根据修饰符调用不同方法,其中最后会统一调用reallySetProperty方法,其中就有atomic非atomic的操作

从源码中可以看出,对于atomic修饰的属性,进行了spinlock_t加锁处理,但是在前文中提到OSSpinLock已经废弃了,这里的spinlock_t在底层是通过os_unfair_lock替代了OSSpinLock实现的加锁.同时为了防止哈希冲突,还是用了加盐操作

getter方法中对atomic的处理,同setter是大致相同的

atomic只能保证setter、getter方法的线程安全,并不能保证数据安全

如上图所示,被atomic修饰的index变量分别在两次并发异步for循环10000次后输出的结果并不等于2000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③ @synchronized(互斥递归锁)

@synchronized可能是日常开发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互斥锁,因为它的使用比较简单,但并不是在任意场景下都能使用@synchronized,且它的性能较低

接下来就通过源码探索来看一下@synchronized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③.1 objc_sync_enter & objc_sync_exit 分析

打开objc4-818.2源码,搜索objc_sync_enter

objc4-818.2源码中搜索objc_sync_exit

通过上面两个实现逻辑的对比,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在obj存在时,都会通过id2data方法,获取SyncData

③.2 SyncData

进入SyncData的定义,是一个结构体,主要用来表示一个线程data,类似于链表结构,有next指向,且封装了recursive_mutex_t属性,可以确认@synchronized确实是一个递归互斥锁

进入SyncCache的定义,也是一个结构体,用于存储线程,其中list[0]表示当前线程的链表data,主要用于存储SyncDatalockCount

③.3 id2data 分析

进入id2data源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是加锁和解锁都复用的方法

所以在id2data方法中,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③.4 tls和cache表结构

针对tlscache缓存,底层的表结构如下所示

③.5 @synchronized 坑点

下面代码这样写,会有什么问题?


运行结果发现,运行就崩溃


崩溃的主要原因是testArray在某一瞬间变成了nil,从@synchronized底层流程知道,如果加锁的对象成了nil,是锁不住的,相当于下面这种情况,block内部不停的retainrelease,会在某一瞬间上一个还未release,下一个已经准备release,这样会导致野指针的产生

下面我们验证下,上面代码,做如下图操作,来查看是否存在僵尸对象

我们发现确实出现过度释放,出现野指针.所以我们一般使用@synchronized (self),主要是因为_testArray的持有者是self

解决方案:

③.6 @synchronized 总结

④ NSLock

④.1 简单实用

NSLock是对下层pthread_mutex的封装,使用如下

直接进入NSLock定义查看,其遵循了NSLocking协议,下面来探索NSLock的底层实现

通过加符号断点lock分析,发现其源码在Foundation框架中

由于OCFoundation框架不开源,所以这里借助Swift的开源框架Foundation来分析NSLock的底层实现,其原理与OC是大致相同的

通过源码实现可以看出,底层是通过pthread_mutex互斥锁实现的.并且在init方法中,还做了一些其他操作,所以在使用NSLock时需要使用init初始化

回到前文的锁性能图中,可以看出NSLock的性能仅次于 pthread_mutex(互斥锁),非常接近

NSLockAFNetworkingAFURLSessionManager.m中有使用到

④.2 使用弊端

请问下面block嵌套block的代码中,会有什么问题?

其运行结果如下


会出现一直等待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嵌套使用的递归,使用NSLock(简单的互斥锁,如果没有回来,会一直睡觉等待),即会存在一直加lock,等不到unlock的堵塞情况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解决

⑤ pthread_mutex

pthread_mutex就是互斥锁本身 —— 当锁被占用,而其他线程申请锁时,不是使用忙等,而是阻塞线程并睡眠

使用如下:

// 导入头文件
#import <pthread.h>
// 全局声明互斥锁
pthread_mutex_t _lock;
// 初始化互斥锁
pthread_mutex_init(&_lock, NULL);
// 加锁
pthread_mutex_lock(&_lock);
// 这里做需要线程安全操作
// ...
// 解锁 
pthread_mutex_unlock(&_lock);
// 释放锁
pthread_mutex_destroy(&_lock);

pthread_mutexYYKit中的YYMemoryCache中有所应用

⑥ NSRecursiveLock

NSRecursiveLock在底层也是对pthread_mutex的封装,可以通过swiftFoundation源码查看

对比NSLockNSRecursiveLock,其底层实现几乎一模一样,区别在于init时,NSRecursiveLock有一个标识PTHREAD_MUTEX_RECURSIVE,而NSLock是默认的

递归锁主要是用于解决一种嵌套形式,其中循环嵌套居多

NSRecursiveLockYYKitYYWebImageOperation.m中有用到

⑦ NSCondition

NSCondition是一个条件锁,在日常开发中使用较少,与信号量有点相似:线程1需要满足条件1才会往下走,否则会堵塞等待,直到条件满足.经典模型是生产消费者模型

NSCondition的对象实际上作为一个一个线程检查器

⑦.1 基本使用

⑦.2 源码分析

通过swiftFoundation源码查看NSCondition的底层实现

其底层也是对下层pthread_mutex的封装

⑧ NSConditionLock

NSConditionLock是条件锁,一旦一个线程获得锁,其他线程一定等待.其本质就是NSCondition + Lock.

相比NSConditionLock而言,NSCondition使用比较麻烦,所以推荐使用NSConditionLock,其使用如下

//初始化
NSConditionLock *conditionLock = [[NSConditionLock alloc] initWithCondition:2];

//表示conditionLock期待获得锁,如果没有其他线程获得锁(不需要判断内部的condition) 那它能执行此行以下代码,如果已经有其他线程获得锁(可能是条件锁,或者无条件锁),则等待,直至其他线程解锁
[conditionLock lock]; 

//表示如果没有其他线程获得该锁,但是该锁内部的condition不等于A条件,它依然不能获得锁,仍然等待。如果内部的condition等于A条件,并且 没有其他线程获得该锁,则进入代码区,同时设置它获得该锁,其他任何线程都将等待它代码的完成,直至它解锁。
[conditionLock lockWhenCondition:A条件]; 

//表示释放锁,同时把内部的condition设置为A条件
[conditionLock unlockWithCondition:A条件]; 

// 表示如果被锁定(没获得 锁),并超过该时间则不再阻塞线程。但是注意:返回的值是NO,它没有改变锁的状态,这个函数的目的在于可以实现两种状态下的处理
return = [conditionLock lockWhenCondition:A条件 beforeDate:A时间];

以下是其swift的底层实现

通过源码可以看出

以下面代码为例,调试NSConditionLock底层流程

* 通过汇编可知,`x2`移动到了`x21`![](https://img.haomeiwen.com/i2340353/30d591f3614f3129.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到这里后,我们调试的目的主要有两个:NSCondition + lock 以及condition与value的值匹配

**NSCondition + lock验证 **

所以可以验证NSConditionLock在底层调用的是NSConditionlock方法

condition与value的值匹配

此时是x8x21 是匹配的,通过断点也可以体现

验证总结一下:

⑨ dispatch_semaphore

iOS之武功秘籍⑬: 多线程原理与GCD和NSOperation篇章已经对信号量进行过讲解

⑩ 总结

三、锁的使用场景

写在后面

和谐学习,不急不躁.我还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