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我们都是岁月的过客
01
《人世间》听完。
不是人创造了历史,大多数人只是在历史的裹挟中生活着而已。
要论作品本身,同样叙述底层人的生活,就像第三者的平铺直叙,不像《白鹿原》的文笔生动,也不像杨本芬《秋园》里的娓娓道来。但能在一群城市工人40年的进程中感叹生活就是活着而已。
这也是我第一部了解工人生活的作品,作为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读者来说,余华的《活着》、杨本芬《秋园》里对农村苦难生活的描述,那是有着穿越灵与肉的疼痛感,而《人世间》里工人们生活的难,在我的心里天平上,其实算不上极其苦了。工人阶层虽然也是底层,也是劳苦大众,但他们有着高于农村人口的优越感,他们的生活比农民还是好太多了。
02
作品以周炳坤为核心人物展开,围绕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一一叙述。
小时候的周炳坤在听哥哥和姐姐谈论外国名著的读书见解时,有了自己的思想,那一刻我是对他抱有期待和幻想的,我以为后来的周炳坤一定会变得不一样了,有出息,有担当,有魄力。
可惜,生活兜兜转转,底层人的人生就是原地打转,无法跃迁飞升。周炳坤竟然就像现实生活中数不清的底层人一样,善良、仗义、努力地生活着、担当着,可面对时代的车轮,他却一辈子也无法靠自己的能力改变生活。
他其实也没有能力选择善良和担当,但是每一次他都选择了。这就像我们身边很多朴实无华的乡亲,他们虽然没有钱和权,但比如今大多数过的还不错的人要大方和舍得。
在恢复高考时,上过大学的周秉义、周荣和吕川,还有做导演的蔡晓光,都是生活得不错又体面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现如今教育这么卷,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条改变自身命运,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出路。周家三个儿女,哥哥周秉义、姐姐周荣都是北大毕业,所以哥哥当市委书记,姐姐在法国也能相对从容地生活(北大读书的同学人脉相助),回来后还能当民办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写起了小说,还主动拒绝签名路演,不仅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有主动选择过什么生活的底气。
郑娟和郑娟的母亲是没读过书的,没有文化的人,但其实是最有智慧的人。她们信守着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的做人的道理。她们是母亲,滋养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女性,代表着柔、善、纯、美和希望。
德宝、春燕就因为求炳坤找哥哥秉义分房子不成,不顾和炳坤几十年的情份,做了举报人,德宝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人性的自私。如今这样精致利己的德宝是越来越多了……
对于光子片儿的民众对于拆迁的反应,更是当今社会群像的真实刻画。你、我、他,都可能是其中等待、观望、不理解的那一份子。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善良和纯朴,但也仅仅是基于过好自己的日子罢了。
炳坤的日子虽然穷苦,但总算有人帮衬。那几户完全没人帮衬的人,就只能……这也是生活的真相。
03
回到开篇,小时候的周炳坤在读书的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开悟:人总该是得有些思想的,可最终他是如此的平凡和普通,让我着实很失落。
周炳坤和周炳坤的穷苦朋友们,是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忙忙碌碌,有情也有义,但生活就只是生活。
回看周家三代人,每代人出生在不同的时代,有了不一样的起点和命运。
多年前,我妈妈总喜欢说“人就是命”,我总是极力反驳:“不出门,不积极努力,天天信命好事就能天上掉吗?”
如今,我似乎也能理解妈妈对“命运”二字的理解了,这也是妈妈人到中年对岁月、对生活的和解和接纳啊。
不免感叹,个人的努力很重要,登上哪一趟时代的列车,也是个人命运的底色。
说到底,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人世间的过客,但愿人世间的炳坤们,有情有爱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