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斯坦福监狱实验,我不想谈人性
我不想谈论人性,不赞同人性本恶,也不相信人性本善
电影是由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学,一个教授在暑假贴出了一则招聘广告,找到了一群学生,来作为研究对象,让这群年轻的学生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而实验的过程大概就是把学校里面的办公室改造成监狱,尽可能的还原出真实的监狱,让被雇佣的学生经历真实的被逮捕的全过程,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脱掉原来的衣服,喷上防跳蚤的喷雾,穿上没有性别区分的裙子,为期两个星期的正式的监狱生活就开始了。
实验原本的目的就是看在这两个礼拜之内,这些原来普普通通的年轻大学生,当他们有些人扮演囚犯,有些人扮演狱警之后,双方的互动会怎么样,特定的环境跟制度又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实验的结果骇人,乃至于这个实验根本还做不到一个礼拜,就要被迫终止。
起初,这些扮演囚犯的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是在进行一个实验,而不是真实的监狱,他们的人有想反抗,有的人有真的去反抗,真的去向狱卒的残暴行为说不,在第一个人受不了试图退出实验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实验的负责人,Philip教授,对合同的不遵守,对家人的欺骗等等,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他们认识到了权力的不对等,开始低头,开始屈服。
起初,那些扮演狱卒的学生,还是一些从来没有打过架,骂过人,不懂得如何去指使他人的普通学生,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开始像法西斯一样残暴,一样去辱骂,打压囚犯 ,他们毫不在意囚犯的心理,丝毫没有愧疚感。因为没有边界的权利,让他们逐渐忘记了本来的自己。
有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和感受。
- 当第一个囚犯,情绪失控,歇斯底里的想要终止合同,走出监狱的时候,这场实验的组织者,Philip教授却怀疑他的表现是假装的,完全忽略参与者的感受,不顾原本协议的内容,甚至存在欺骗,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场虚拟游戏规则的组织者,因为权力最大化,而带来的思想额偏激,为了达到自己期望的实验目的,而不择手段。他不再是一个客观的心理学教授,而变成沉浸在权力里的游戏者,他说,自己为了他们付过钱,他们有义务承受这一切,现在看来简直荒谬。
- 大家都在想为什么他们不反抗,为什么会接受所有的不平等,为什么不终止,也许是Philip教授给他们设置的场景过于真实,也许是Philip教授不顾合同的内容,对他们退出实验的打压,这些让他们深深的入戏,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对权力感到恐惧。最后,他们只是不顾一切的希望在充满敌意、朝不保夕的生活中生存下来,他们只是意识到了狱卒的需求,而不是去反抗。
- 还有就是Philip教授的女友,在和她的争吵之下,Philip教授才恍然大悟,他发现对整个事情已经失控了,他已经太沉浸在这个典狱长的角色里。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为什么当时她的反映跟所有参与研究人都不同?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是礼拜四才进入这个研究状况,她是一个外来者,一个局外人,她看这个局内的状况,当然会看的比较清楚,她的整个人也没有那么投入,所以人的某种相对抽离是重要的。另外,就是我们这个Philip教授后来研究,他不具有一种所谓英雄行为的人格,真正的英雄行为是指人应该对于邪恶情境具有抵抗力,这个抵抗力来自哪里,除了刚才说了一个局外人的心态,跟你平常能不能够常常的保持警觉的意识自己的环境,常常去抽离出这些局势之外,还要注意一个特点,就是这种人往往都是一个平凡人,这里面最后就提到大部分成为恶性加害者的人,和可以做出这种英雄之举的人,直接相比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只是平凡人。
在后来《法西路效应》一书中,Philip教授有对试验结果进行解读,书中强调了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大家可以深入的去了解一下。
大概每一个人看过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而现在伴随我的是深深的恐惧,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此时此刻,我们自己是不是沉溺于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之中,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真的恰当的,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英雄人格,所以我们都会受环境的影响,犯错并不可怕,敢于从圈子里跳出来,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才是真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