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浪漫

每当我凝视梵高的星空,总会深深沉醉其间,那种浪漫与浩瀚并存的美震撼着我的心灵。然而,梵高这位印象派大师,却一生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在经历了多次严重精神崩溃之后,终于开枪自杀身亡。
每当我吟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深深的暖意在心头涌起,随即又想到海子曾说,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训练。他的内心充满对光明的向往,却也有对人性的拷问,高度的精神敏感让他饱受折磨,最终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有时候,我会困惑,为什么这些才华横溢的灵魂似乎都是精神疾病易感人群?
相信大家还能数出许多类似的案例。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晚年深受抑郁症、酗酒、记忆力衰退的困扰。六十岁的时候,海明威用猎枪自杀身亡。
又比如,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以其与众不同的的美学观点著称,后来,他在东京发表演说后,按照传统方式切腹自杀。他的行为被解读为对自我美学理想幻灭的极端表达。
天才和疯子之间究竟有着什么神秘的联系?最近,读朱建军老师的著作,了解到一些惊人的数据——
早年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教授对数十位获奖的欧洲作家、画家、雕塑家和诗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2/3的人表现轻躁狂的倾向;一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的重性抑郁发作。
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生曾做过一项研究,检查了50位英国现代诗人,其中1/4的人符合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其自杀率是普通人口的6倍。
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份对20世纪1005名艺术家、作家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大范围普查报告,他发现:艺术家和作家的精神病、自杀、情感障碍和物质滥用情况,是其他商业、科学和社会成功人士的2~3倍。诗人的躁狂或精神病、住院情况最多见;他们自杀的可能性是普通人口的18倍。
这些可靠的研究都证实:具有创造性的个人,其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明显多于其他人群。
那么,为什么艺术家会和精神病有这样的关系呢?
研究者在报告说,对轻躁狂患者的语言研究发现:他们喜欢用押韵和音联、义联的情况明显多于常人,他们使用自创词三倍于常人。而且,在特殊的测试中,他们罗列同义词或形成词语联系的速度明显快于常人。
这种认知的改变状态显然促进了独特观念和思维的联系,这不也正是那些文艺天才们的特征吗?
朱建军老师认为,艺术家有些像精神病患者,但是他们显然不是;精神病患者可以说是“醒着做梦的人”,但我们却不能说做梦的人就是精神病患者,他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朱建军老师试图给出一个解释:艺术家和精神病患者不是一回事,但是他们都使用“原始的认知”,这是他们的相似性的来源。
精神病患者的原始认知占优势,所以假如他们和现实的联系还没有完全丧失,在某些条件满足时,更容易进行艺术创造;但如果他们和现实的联系已经严重破坏,那么他们说的所谓“创造”就完全不可能作为艺术被世人接受了。而艺术家在使用原始认知的同时能很好地保持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因此能适应这个世界。
这种解释不无道理。然而,在我看来,艺术源于人类心灵的复杂光谱,艺术家们需要深入内心世界,直面潜意识、欲望、恐惧和创伤,可能会导致一种危险的浪漫化倾向。
极端的情境下,他们甚至将自杀视为一种终极的、悲剧性的艺术表达。
我们试图理解这些悲剧,并不是为了猎奇或将悲剧进行美化,心理工作者的职责是维护心灵的健康与生命的安全。真正的艺术力量,来自于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而非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