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倾国倾城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这样的女子。清晰,缜密,目标明确,很清楚自己要什么,需要要做什么,并能够为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所以有了西施这个艺术形象。目前这个形象大体上还是比较符合我心目中的构想。
情若不以理为基容易过滥,如同洪水一般无有节制。然而,只有冷冰冰的理亦是有缺憾的,因为人与物的区别便在于人身上具有的温柔的,美丽的,热烈的,抑或是圣洁的,人性。
于是给西施添了些情,埋藏在她的冷静,缜密,思辨之下的,隐秘而深沉的,情感。
情与理,历来如同一对冤家,时有纷争。而在西施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的情理之辩集中在于她在情爱选择方面的矛盾冲突上。
范蠡和夫差,一个主“理”,一个主“情”,虽是有着冰与火一般迥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却都是深爱她的男人,西施在他们之间将会做何选择,在这个片段前面的《西施拜月》一场中有所展现。
剧作原文:
·········
[梦中的西施 人生百年,苦短一瞬!你就为你自己,为你心爱的人“活”一回吧!
西施 不,不!西施,西施要做那一轮月亮!范蠡不要我环绕着他,不要我为他一人御寒,要我做天边的那一轮月亮,是要我以我的光热,照亮千千万万的天下百姓,温暖千千万万黎民苍生。那是舍私情而报国家,舍小爱而成大义!如此高洁大义,西施怎忍相负?倘若西施为那等个人私情负了范郎之大义,做了那薄情女子,岂不令天下千千万万舍家为国的好男儿寒心冷意?
·············
西施 ·······你不甘心,你不想做天上那庄严但孤寂的月亮,你只想求得那一点点的温热,你错了吗?大王,那么一个全身心信任着你的人,你对他投桃报李,你不想伤害他,你拼死保护他,你错了吗?你没错,你没错,情爱无错!但是,但是,夫差的情无错,范蠡的理就是错的吗?家国,大义就是错的吗!你为自己争取一个女子情爱的自由无错,为祖国千千万万黎民百姓争取为人的尊严就是错的吗?
········
这便是她的选择。也是剧作中这场情理之辩的答案。
偏向天理的宏大叙事最近几年不太流行了,诚然,近几十年来涌现的是“以情反理”的思潮,我却还是想写“天理”,想写“家国”。
《桃花扇》中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历经种种劫难,终于在白云庵重逢。而当他们互诉衷肠之时,却被道士张瑶星一声断喝:“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这点风花情恨割他不断么?”国破家亡的沉痛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幡然醒悟,由是入道。
这便是“家国”情怀。
“倘若西施为那等个人私情负了范郎之大义,做了那薄情女子,岂不令天下千千万万舍家为国的好男儿心寒意冷?”
“可是,可是情爱无错,难道天理就是错的吗!家国大义就是错的吗!夫差的情无错,范蠡的理就是错的吗?”
这是西施的思考。亦是创作她的人——我这个剧作者对情理之辩的思索。
在我的构想中,范蠡是怀念了西施一生的。这也是“鸱夷子皮”之名的由来。而什么样的西施才是能被人铭记一生的美人呢?
我以为,一个只懂得沉迷于醉人情爱之中而“以情废理”乃至辜负心怀大义之人的女人不辨贤愚、不懂真情,一个不能用理智判断,只因所爱为家国大义将其忍痛割舍不能时刻相伴,便不甘寂寞见异思迁的女人不配被铭记一生,一个将共存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美丽生命弃置不顾而一头扎进自己的情爱旋涡中的女人格局偏小、不配为一国“四大美人”之一。
这就是我理解的西施该有的样子,情给了夫差,甚至长随夫差于地下以报其深情,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能竭力控制住自己,让自己的理性去判断对错,乃至毅然站出来维护并肯定了范蠡的“理”和家国大义。这方是,不“令天下千千万万舍家为国的好男儿心寒意冷”。
小美人悦人,大美人救国。有绝色之容而不畏牺牲、毅然担起救天下黎民出水火之担,获天下至宠而不忘本心,不耽于情,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认知,并勇于站出来为正义、公道正名者。
倾国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