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10本书《正前方》
2002年9月,我以九牛拉不回之势,带着“我心飞翔”的誓言出来办厂了,当时只租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屋,买了几台冲床。老婆说:“你弄这么小的地方,开啥个厂?”她很是生气,最后还是她买来一桶白涂料,叫人把墙面粉刷了一遍。
我在她的哥哥手下跑供销十年,他非常器重我,如果我不走,2002年报酬12万元不成问题。在外面的世界,你要赚几万十万的钱谈何容易。
然而,我却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之上。我多么希望长一双翅膀可以自由地飞翔。然而,我也明白,生命历程中,爬上悬崖的人,看到的天空不是更广阔辽远吗?
以上文字摘自我的散文集《正前方》(远方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这是我正式出版的第十本书,也是我下海自己做老板后写的第一本书。下海之前,我本不想写书了,像我这样写书没有经济效益,好比“做无用功”,此路走不通,所以我想换一种活法,就是做老板。老实说,下海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订一份报纸,也没有买一本书,很多晚上我一个人住在厂房里,不过我还是读书的,因为身边没有电脑,没有电视,而书是我寂寞时最好的朋友,是伴我走过了人生最困苦的日子。
开厂的苦难没日没夜,比如为了赶一批活,我连续十几天没有回家睡觉,夜里我就是在机器旁过的,困了就在车间一角睡觉一会儿,这里我也就不说什么苦难了。只是我很后悔,哪天开厂就应该哪天记日记的,这样今天写作起来内容就更详尽了,而当时那种真实的想法是过后再怎么找也找不着的,直到开厂第三年,我觉得自己有话说了,于是又开始写一些文字了。
这样,就有了这一本散文集。
我的工厂叫苏州市正翔压延厂,所谓的“正前方,我飞翔”。所以我把这一本散文集,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正前方》。风景总是在远方,我的目标正前方,也许眼下无法到达,但我可以慢慢接近,我想。
上述这些话可以从这一本书的《后记》里找到的。
你在这个后记里还能找到这么一句话:“这本薄薄的书,记录着一个小企业老板,一个农民作家真实的思想、情感历程,还有许下的一个誓言:我要做苏州最有钱的作家。”
今天,“我要做苏州最有钱的作家”已是我的一句“名言”。为此,周围有人赞扬我,有人讥讽我,但我不去管他们怎么说,我只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南京王慧骐老师看到我的这本书稿后,欣然又为我写了一篇序言,而且有一个带有哲学味道的名字——《种植忍耐,成功也就收割在望》,这篇序言发表在多家报刊上,于是让许多的人知道我下海做老板去了。
并且,我自己也记住了他的这句话:“种植忍耐,成功也就收割在望。”
我的第10本书《正前方》《正前方》由著名作家王慧骐老师写序:《种植忍耐,成功也就收割在望》:
2002年,在蒋坤元的生命史上,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这一年里他迎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这一年里他在完成了自己的第9部书稿《书如野麦》的出版之后,突然就在苏州文坛上销声匿迹了。“蒋坤元究竟干什么去了?”一直都在关注着他创作态势的一些作家朋友甚至还有不少热心的读者,对于他的隐身,惋惜之余颇有几分纳闷。
时间过去了将近三年,不紧不慢的蒋坤元用他的这本《正前方》给出了答案。原来,就在2002年的9月,40岁的蒋坤元创办了由他任法人代表的企业:苏州市正翔压延厂,自己当起了老板。
这本由99篇短文组成的《正前方》正是给我们讲述了——他当老板的这些个日日夜夜所经历的看似平淡却又分明不凡的人生故事,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种种感悟。
蒋坤元是我早些年主持《东方明星》杂志时熟识的一位作者。后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他身上所显示的性格特征中,除了他生活的那片土地所赋予他的那股纯朴和憨笃,还有一份属于他自身经历所形成的韧性和执着。他敢于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对既有的东西他内心深处常常会冒出否定它的念头,进而给予自己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设立一个更新的目标。据我了解,他在自己做老板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服务于一个对他十分器重且能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直系亲属主办的企业。在别人眼里应当很满足,很有优越感。而他却始终有“不甘就范”。试图有朝一日“冲天一飞”的欲望。尽管他很清楚自办企业独闯天下这条路布满了荆棘和坎坷,特别是初创的这几年里,绝对没有现成的“好果子”吃。但他个性中所包涵的那股倔强,那份宁折不弯、跃跃欲试,注定了他最终要选择这条——自己去打拼世界的路。
如今,三年的时光悄然而逝,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位踌躇满志的蒋老板在这条打拼的路上究竟走得怎样。《正前方》所提供的这些文字,一一展现了他在这段岁月里所面对的风霜雨雪,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所思所悟。通过这些叠现的画面,我们看到了一个胸怀大志的男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练达的。《正前方》是蒋坤元的第10部著作,与以前的作品相比较,这里面似乎少了华丽的词藻,少了缠绵的情思,甚至少了一些虚无和浮躁,而多了的是——冷静和沉着,务实和警醒,还有那份对生活对磨难的切肤之感,以及在压力和重荷之下所激发出的创造者所独具的快乐的咏唱。
日复一日繁忙的劳碌,使得他不可能有从容的时间来泼洒笔墨,书中许多简短而平实的文字,更像是工作日志。今天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何人,处理了何事,点点滴滴,随手记下,照实写来。不圈子,不绕弯子,就事论事,而后发点议论,说点感慨。 这样的文字也不失为可爱且可贵——因其真实而可爱,因其真诚而可贵。虽只有三两百字的微雕短制,但却常常小中见大,浅里见深,给人以举一反三的启示。细细读来,颇有些咂头。
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我很欣赏,叫《种植忍耐》。的确,人一生所走过的路上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你“忍”,需要你“耐”。这两道关你若过不去,你还称不上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真正的强者。蒋坤元在自己独立操持一片企业的这些日子里,无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烈也更深刻地体悟了“忍”、“耐”。意志和智慧让他一路“忍”过来了,“耐”过来了。那么,接下来他就有理由去收摘那些叫“成功”的果子了。
当初,他只是弄了一块地,围了一围墙,而如今三年不致,高高大大的厂房有了,第一流的设备有了,主内主外的一套班子也搭建起来了;注塑件和冲压件的机器在一批熟练工的手上转得正欢,信誉和质量让他拿回来一张接一张国内外客户的订单……企业搞到这个份上,我们再来考察蒋坤元当初不无“背信弃义”意味的“另立门户”,是不是应当给这个“种植忍耐”的汉子一点赞许的掌声呢?!作为蒋坤元的朋友,我不仅为他在事业上的稳健发展而欣喜,更为他在创造出优异的冲压件和注塑件的同时,忙里偷闲,为那些一直关注着他的读者朋友,奉献出这样一份精美的文字产品而雀跃。我始终以为,蒋坤元以前所有的努力为今日之成功,其实是奠定了一块块坚实的基石。他的热爱写作使他养成了一种凡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力,增强了大胆想象,勇于实践的胆识与才智,同样是办企业,同样是搞营销,抓管理,而这一个蒋厂长凭借他在多年创作中所形成的思想的积淀,或许有可能比那一个没有此番经历的张厂长李厂长要少走一点弯路,少交一点学费,而在一些决定企业命运的决策关头则又可能会棋高一着,先声夺人。不知我的这一观点是否可以成立?
我以为,包括这部《正前方》在内的署有蒋坤元名字的十部著作,是蒋坤元思想的结晶,更是他实力的证明。
当然,蒋坤元无论作为一名作家,还是一名企业家,他的未来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给自己的企业命名为“正翔”,意为“正在飞翔”;而他不断刷新的人生目标,始终设立在那有着美丽风景的——正前方。
因此,让我们一道注目他的飞翔!(此文在《姑苏晚报》、《城市与人》杂志发表,并收入作者《友人》一书。)
我的第10本书《正前方》2008年2月3日《新民晚报》发表了成小晚的一篇文章,如下:
初识蒋坤元,是在《苏州日报》的副刊上,一篇豆腐干文章,一段富含哲理的文字。后来,见到外表纯朴的蒋坤元,他带着些许农民式的狡黠。席间,蒋坤元成了大家的话题,从他参军当文书到退伍后在工厂跑外勤,从他在部队里发表第一篇新闻稿,到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散文集。知道了蒋坤元的历史,很想读他的书,于是向他索书,回家把他出的9本书一口气读完,才发现此人不简单,狡黠之中有一份精明与执著。
近日,蒋坤元又出了一本新书《正前方》(远方出版社),翻开他的新作,风格大变,文章更短了,却更精辟了。新作收录了他下海开厂以后,在繁忙工作之余的点点深思、人生感叹。无疑,此时的蒋坤元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蒋坤元,他的文字犹如青橄榄,品来回味无穷。
蒋坤元把他的生意经、管理经和人生体验糅合了起来,就像他的名片一样,是厂长也是作家、诗人。蒋坤元的《正前方》可以看作是一本哲理小札,也可看成是一本励志书。一个小厂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一个人的苦心经营到一个团队的全力合作,在《正前方》一篇篇精致短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作家背景的企业家的成长足迹。
这一篇《抛物线的道理》收入《正前方》一书,它发表在2008年7月7日《新民晚报》,并被多家报刊转载。
我查阅了《辞海》,“抛物线”的解释是“二次曲线中的一种”。
如果你把一块砖片抛向天空,这就形成了一个抛物线的过程,不管砖片飞得多高飞得多远,它终究要坠落到地面的。
我想,人生也就是一个抛物线的过程。
在你的事业处于顶点的时候,你能想到它会坠落吗?如果你想到了,你的预谋和行动足以使你的事业沿着它的轨迹继续发展……对我来说,我原来在一家工厂跑供销,年薪十多万元,我感觉到已接近“抛物线”的顶点了,所以只有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抛物线”,也由此开始了我全新的事业——自己开厂创业。经过努力,终于成功了。
抛物线的道理让每一个人都明白:人生有许多机遇,对自己与未来都应有个科学的估量,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新的成功。
《苏州日报》2004年10月26日,作者吴军、汤雄,专访《蒋坤元作诗办厂两相宜》:
他曾是村党总支副书记,业余作家,曾以形象思维创作了百万字的精神食粮;两年前,毅然“下海”办厂,用抽象思维创造出了年产值数以百万的物质财富一一
前年7月,电视台主持人采访蒋坤元时,蒋坤元曾就自己的文学创作成就侃侃而谈,在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却忽然话锋一转、语出惊人:“我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重新选择与突破。”这不是诗人在激情澎湃之余的一时冲动。其实,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重新选择之念,蒋坤元早已有之。
弃文经商当厂长
这个生性倔强、执着耿直的农民作家此说,绝非随便说说。因为时年40岁的蒋坤元就是凭着他的这种坚定执着的人生信念与热情奔放的诗意画情,在十多年的业余创作生涯中,写下了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并结集成《梦里水乡》等9本诗文专著公开出版。一时,冠以蒋坤元大名的诗歌、散文频频见诸省市县各级报刊,屡屡获取各项创作奖项,以至差点湮没了蒋坤元时为相城区渭塘镇骑河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某公司供销员这两个正式“头衔”。
果不出所料,从电视台归来没多久,时任相城区文协副理事长的蒋坤元便向协会告了假:“我要办厂去了,请假两年。”“给谁办厂?”“给我自己。”“办什么厂?”“压延厂。”
望着这位五大三粗、肤色黝黑、一脸憨笑的农民作家,文友一脸惘然,满眼疑惑,直怀疑蒋坤元是否哪根神经搭错了:文学与经济,作家与厂长,当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尤其是这十几年来,蒋坤元的生活十分优裕与安宁,不说爱人时任某公司副总,有着丰厚的年收入了,就连蒋坤元本人也因担任公司供销员出色,每年有着十多万元的收入,一家三口衣食无忧。你蒋坤元在这个时候忽然舍近求远“下海”,而且办的是当时呈普遍滑坡的五金塑胶厂,这岂不令人要为之捏一把汗吗?
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最终抱负,为了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用蒋坤元的话来说,“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最终还是以九牛拉不回之势,暂时告别了自己曾钟情得几近痴迷的缪斯,义无反顾地一头扎到了营销策略、企业管理、产值利润、产品质量中。
两年过去,蒋坤元创办在相城区渭塘镇上的苏州市正翔压延厂究竟办得怎样了?前不久,记者前往渭塘镇现场采访。
梦想成真的道路崎岖坎坷
“幸亏我早有思想准备,要不我早就当上逃兵了。这两年来的创建办厂,使我总算对艰难困苦有了感性的认识,体会到了成一桩事业的不容易与不简单。”蒋坤元一见到我们,便以诗人的激情向我们尽情倾诉。
说实话,蒋坤元当时萌生办厂的念头时,受到了众多亲朋好友的反对和怀疑,他的老母亲甚至为之担心落泪,幸好他的背后始终站着两个坚强的支持者―――他的妻子与大舅子,他才没有畏难而退。有着十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妻子的话朴素直白:“只要你拿出写书的劲头来办厂,你这厂就一定会办成功。”身为公司董事长的大舅子更是以他的实际行动给予了妹夫实质性的支持:无偿借贷资金,帮助联络客户与业务指导。
所以,当刚租下的十多亩土地像块刚出炉的鲜美的蛋糕似的躺在蒋坤元面前时,他便一头扑了上去把自己钉在工地上。筹建阶段,为确保厂房建筑的质量与进度,他从2003年的3月18日到8月下旬,没日没夜地转悠在工地上,保管员兼任保安员,总监工兼任采购员,一转就是整半年,整个成了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以致半年后回家时,他那一头盖耳长发与一身浑如黑炭的肤色,差点使老娘亲认错了人。
然而,有志者,事竟成。两年过去,投资三百五十万、占地近七千平方米的“苏州市正翔压延厂”已赫然展现在相城区渭塘镇民本创业园里。正是文如其人,诗人办的工厂,就是富有诗意,工厂正面的墙壁上,工厂宗旨洋溢着诗意:“欲飞翔,就是自信,我们精诚合作,倾力打造,正翔专业精致。”
不过,诗毕竟不能当粥当饭吃的,不是货真价实的产品产值利润,说白了,诗终究是精神财富,而不是物质财富。正翔压延厂的内在实质怎么样?蒋坤元成功了吗?
企业一定要有文化品位与内涵
走进车间,机床的轰鸣声与员工们忙碌的身影,首先解答了我们心头的疑问。接着,蒋厂长如数家珍似的向我们亮出了一沓沓产品订单,进一步佐证了“正翔”初获成功的可信度。
“到目前为止,我已与国内外近十家企业成为友好合作伙伴,冲压和注塑订单不少。现在我只要一门心思抓质量,抓生产,谋划如何打出自己产品的品牌来,使产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使工厂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蒋坤元信心十足地对我们说道。
在目前不少类似小型压延企业严重滑坡的情况下,“正翔”能在上马后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取得如此不俗的开端,我们不得不为此感到惊讶与佩服,蒋坤元实话实说:“我想,客户所看中的无非是我的诚信,还有我身上的一点文化气息。”蒋坤元所述不假。采访中途,就有一名为横堀刚宏的日本南星株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