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无痛性心肌梗死——沉默的杀手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急性心肌梗死是我们临床一种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部分具有典型而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同时伴有胸闷等。
但临床上有部分急性心梗患者,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所以,叫它“无痛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本来就很危险,它还隐藏这么深,危险性更大。
一、急性心梗为什么不痛?
1. 年龄因素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的有无胸痛与年龄有关,老年人痛阈增高及耐受力的增强,而体内β内啡肽增加,当受到刺激时,体内β内啡肽含量升高,以起到镇痛作用。而心肌梗死后,心排出量降低,导致脑组织缺氧,导致疼痛敏感度降低。
2. 冠脉狭窄及多支冠脉病变,并伴有心肌变性
这也能减弱疼痛症状。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病史患者的侧支循环较无心绞痛病史患者的侧支循环要好,且心绞痛发病率越高,侧支循环就越好,后者促进心肌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
3. 脑循环障碍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阵发性晕厥、严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发病患者,均有严重的脑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以致意识障碍、感觉迟钝,而对疼痛反应减低。
4. 糖尿病
据相关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有40%无胸痛,糖尿病会伴有痛觉传导的异常。进而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增高,其原因主要是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导致心肌感觉传入纤维受损。
5. 心脏并发症
心肌梗死后尤其是并发休克、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时,其疼痛被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掩盖,造成无痛的假象。
6. 心肌梗死的部位
无痛性心肌梗死多为后壁、右冠状动脉梗死,而有痛者多见左冠状动脉梗死。
7. 局部范围内、持续时间长的心肌缺血
由此所引起的心肌梗死,一般也不引起典型剧烈疼痛。
8. 术后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
这也通常表现为无痛性。
二、既然不痛,那怎么才能发现心梗?
这种疾病隐藏很深,并非所有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都首先出现胸痛这种症状。
所以,糖尿病人和感觉神经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要警惕无痛性心梗的存在,尤其是我们遇到下面这类情况时,就需要做心电图和心肌酶动态监测,这样尽可能早的发现这类无痛性心梗。
尽量获得最佳治疗时间:
1.凡40岁以上突发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的患者。
2.老年人以意识障碍为表现者,如突发意识障碍、晕厥、抽搐等脑循环障碍者。
3.以除胸部以外的异位疼痛为表现,而无明显原因者。
4.以休克为表现而无其他原因者。
5.近期多次发生胸背部闷胀不适、沉重感或气短明显等症状。
6.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白黏痰或粉红色泡沫痰。
7.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
8.糖尿病人出现昏迷。
9.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尤其在近期内出现。
三、中老年人如何防治无痛性心梗的发生?
1.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身体各脏器要发生相应的老化,其中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出现心肌供血不全,形成冠心病。
有些已确诊冠心病者,要按医生指导进行治疗、调整生活和安排运动量。又有一些人平时具有冠心病症状,如夜间从睡眠中憋醒,胸间气短感,劳累后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休息后缓解。
这种情况可以舌下含化或口服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或硝酸异山梨酯片等,以改善心肌供血,不仅可以治疗冠心病,也预防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2.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不典型的又无法解释的症状(如上述病例),患者自己无法鉴别症状的性质时,就要到医院检查请医生诊断。
例如无任何诱因的突然出现左肩背痛、无牙病原因的左侧牙痛、无原因的口唇和舌发麻发痒、口唇色突然发紫绀、无胃病史又用胃药不缓解的心窝部痛、无原因的突然休克或晕厥等,都要考虑冠心病的可能。
出现上述情况如没有条件及时就医,患者自己可以预防性地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硝酸异山梨酯片等,服药后症状迅速缓解,说明服药有效,既改善了心肌供血,同时也为患者预防或抢救心梗赢得了时间。
3.预防急性心梗首先要预防动脉硬化。
大部分健康的中老年人,由于良好的饮食和劳动习惯,动脉硬化较轻,也无冠心病症状,尽管如此,也应警惕。如有条件要定期作体检,查心电、血压、验血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动脉硬化发展较快,要降压和调脂治疗,口服降压药物和他汀类血脂调节剂等,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发生血栓。
4.中老年人无论有无冠心病,都要提高对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认识,并在生活中要养成清心寡欲,精神愉快。饮食有节不偏食,即少肉多菜,少咸多淡,少甘多果,适量饮水。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适度的体育活动。
更多心脏健康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好朋友心脏健康,每天给你分享实用的心脏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