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讲座‖听张凤娥老师讲《重新开始》
文/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2656c868d2377335.jpg)
我和张凤娥老师是在2017年的杏坛网研社年会上认识的,当时我们都去了长垣的凯杰中学做讲座,我只在会场见了她一面便被她深深吸引,我觉得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很相同,而且我们在一起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所以从那之后我们就成了好友,现在已经变成了老友。
因为她比我们我们大几岁,所以我们都喜欢喊她“老大姐”,这声“老大姐”喊出了我们对她的喜爱,还有更多的我们对她的敬重。
卜恩年老师曾经用“脚上沾满泥巴的老师”来评价张凤娥老师,他说从张老师身上他看到了执着与热爱,智慧与温暖。当我们身边很多年轻人都喊着要“躺平”的时候,张老师却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她的可爱之处,更是她的可贵之处。
我相信能玩到一起的人一定是能量场一样的人,即便是我们多年未见,但是我们依然没有距离感,不管何时见面我们都一样感到无比亲近。
周三我上午上了三节课,下午又听了一下午的中考一摸分析讲座,一天高强度的工作让我很是疲惫,但是我到家之后先洗了澡,我让自己有个清醒的头脑,因为张老师的讲座分享我必须参加,不仅如此,我还把她的分享整理成了word文档,我要再次阅读并认真学习。
在这次的讲座分享中,张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感动人的故事,一个关于她退休后再次重返讲台的故事,她给这个故事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重新开始》,但是我想告诉她,这不仅仅是她退休生活的重新开始,更是她对教育生活的新热爱,新延续和重新点燃。
为什么我的眼里噙满泪水?因为我爱你爱的深沉。
张老师就是这样,她超级热爱班上的孩子们,她面对孩子们的各种顽皮和各种状况,她总是能做到“和善而坚定”,她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学会了很多,很多时候是班上这些孩子们教会了她很多,让她重新做回孩子品味幸福。
我在想,如果我退休了,我愿不愿意被聘用继续做老师呢?我的答案肯定是NO,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不如张老师,我没有她那样深沉的热爱和执着,我想的最多的是我终于解放了,我终于不用起早贪黑,不用打卡写“作业”,更不用为别人家的孩子操碎了心,我肯定会让自己充分享受退休生活的自由自在。
张老师却给自己选择了不同的路,她竟然去了另外一所学校,而且接了一个最差最乱的班级,她又一次开启了挑战自我的旅程,而且她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让这个班级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她竟然成功了,这是她的大智慧,我被她的故事感动,当然我也被她的故事震撼了。除了这些,我也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做不到张姐姐这样的高度,我也没有勇气选择她这样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张老师在退休前还在做班主任,而且退休后依然选择做班主任,我很佩服她的精力,我五年前就辞去了班主任工作,即便是现在只教两个班的英语课,我还是精力不济,一天三节课上下来,整个人都处于瘫痪状态,更别说去管理班级了,所以我一直都很纳闷张老师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能量,她又是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呢?
从张老师的分享中,我们不难发现张老师所有的管理技巧都是从小处入手,比如她先抓卫生,抓整理,让孩子们在扫除道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团结合作,学会自我约束等等。我认为利用扫除道管理班级是非常有智慧的,因为扫除道精神就是“凡事彻底”和“感恩惜福”。
除此之外,张老师还借力家长力量来实现家校共育,当然她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家长的老师,对于她这个资深班主任来说,她总是善于和孩子们搞好关系,她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到教室里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关注孩子们的情绪。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爱是双向奔赴”,很显然张老师已经在双向奔赴的路上,所以她是幸福的,也是充盈的。
生活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对它认真的人,在朝圣的路上,我们走得每一步都算数。卜恩年老师这样评价张老师:没有了,才是真的有;放下了,才是拿得起;拥有了,才是最美的。
张老师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老师,是我们最可亲可敬的老大姐!
致敬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