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读书笔记
因在得到上听刘润《商业洞察30讲》和梁宁《增长思维30讲》,二位老师都推荐过这本书,也因为这两门课程,对这本书有了初步的印象。这本书的本质核心是理解万物规律,好比南橘北枳,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一旦打破生态的任意的参数,都将引发存量和流量的走势。系统思考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种可能性,从而更好地管理、适应复杂性挑战,把握新的机会,去打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
第一章纯概念理论为主,通过基本的概念,引申了系统结构的案例,通过案例在回归到相应的概念上,一环扣一环,逐步形成相应的闭环因果链,在通过果去倒推因,阐述每一个参数、调节数之间相互制衡与作用的关系。第一章我阅读花费的时间比较久,尤其是关于参数的案例,理解起来相对晦涩,但反复的读,渐渐的形成了大体的印象,这也许就是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系统之美【第一章】本书第二章其实就以系统与我们自身的关系展开叙述,系统的特征是什么?系统的障碍是什么?系统的陷阱与对策是什么?围绕这三个大方向,逐步展开,系统的特征无外乎就是适应性,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万物中的一个分子,那我们自身最大的特性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应社生活的能力,所以把系统折射到人的身上,很容易理解。那么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不确定性,自然而然就对应上动态性的特征,以不变对万变,又以万变去促成我们活着的唯一目标,最终又回到了目的性这个特征上来。
不过我自己以上的理解比较笼统,其实细化开来还具备很多特质,比如层次性、比如自我修复力、比如包含与被包含,甚至某些交叉的特性还具备集合的概念,由总到分,又由分到总,再两两结合取交集,这就是系统应该具备的最大属性。
在第二章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即时生产”模式,这个概念我是在刘润老师《商业洞察力》一课中又加深了,刘润老师讲的就是索尼流水线的案例。
索尼的流水线想生产某个电子产品。按照流程,今天下午3点,要装配某个元件。那2点钟,把元件从库房里拿出来吗?不。为了“极致的效率”,索尼不备元件库存。它通知元件供应商,请必须在今天下午2:30,把这个数量的元件,送到那个地点。2:30,供应商的元件准时送到。索尼立即卸货,直接进生产线开始生产。这就是“即时生产”。
即时生产在索尼这样知名企业能行走通,肯定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这也是企业效率的展示,但这样的模式必然也有自身的漏洞所在,比如供应商没及时送货,或者是车子抛锚在路上耽误了……总之上游某一环节因一小步出现差池,必然带来整个生产链的震荡。
都说效率是商业进步的方向,但对效率极致的追求,其实都是对缓冲器的放弃。所以刘润老师当时又通过对策来规避出现此类风险的方法,这也就是第二章后续以缺陷去讲对策。企业成长存在限制,人的成长也存在限制,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限制的因素下持续生存。因为我们思维的惯性,会导致我们太沉迷于系统产生出来的事件,却很少关注系统行为的历史,也不善于从后者去发现线索,去解释潜在的系统结构,所以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思维。总而言之,系统结构是行为的根源,而系统行为体现为随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本书最后一章讲的如何改变系统,以“系统变革方式和系统生存法则”介绍,变革包括常数、参数、流量、存量、时间滞后、自组织、社会范式、超越范式等等措施杠杆点;生存法则其实就是心智模式的变化,毕竟决定系统比例变化的,也是心智,它决定走多远,怎么走,走哪里去,如果方向偏移,如何调整,如何在行走的路程中应用好规则属性,跨越临界点,则一定可以找到适合的系统模型。
都说“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高手改变模型,设计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数据,了解系统的历史情况以及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这是因为,系统行为的长期趋势为我们理解潜在的系统结构提供了线索,而系统结构又是理解系统会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这些事情的关键,让我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工作如此,生活也如此,寻找第三种方式,而不是零和博弈。
庄子曾说过“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顺应天命即尊重世界万物,不干涉世间万物的成长规律,在平衡的系统中,寻找到自身发展规律,搭建属于自己的增长框架,找到破局点,增加认知杠杆、设计自我驱动模式,优化结构组织,借助势能,成为聆听系统智慧的人。
总之,这是一本可以二刷三刷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