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6│北大金融课:关于金融原理的财经常识(一)
— 为你精读《北大金融课》的第四篇文章 —
第三章
关于金融原理的财经常识
▼
(一)谁才是更大的笨蛋——博傻理论
什么是“更大笨蛋理论”呢?
凯恩斯曾举例说:从100张照片中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脸蛋,选中有奖,当然最终是由最高票数来决定哪张脸蛋最漂亮。
你应该怎样投票呢?
正确的做法不是选自己真的认为最漂亮的那张脸蛋,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哪怕她丑得不堪入目。
投机行为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之上。
炒房地产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你不知道某套房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会以5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去买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凯恩斯的更大笨蛋理论,又叫博傻理论: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投机行为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投机者信奉的无非就是“最大笨蛋理论”。
始于1720年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
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
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它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要赚钱。
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不幸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投资者的目的不是犯错,而是期待一个更大的笨蛋来替代自己,并且从中得到好处。没有人想当最大笨蛋,但是不懂如何投机的投资者,往往就成为了最大笨蛋。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在投资和投机时避免做最大的笨蛋呢?
其实,只要猜对了大众的想法,也就赢得了投机。
看看前段时间的乐视网,1月24日复牌,连续十一个跌停,在2月8日涌入大量投机者,他们都期待有个更大的笨蛋来替代自己,随后股价一路下跌,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最大输家。
所以,要想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最大的笨蛋,除了需要深入地认识自己外,还需要具有对别人心理的准确猜测和判断能力。
(二)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里说,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科学社会学家R.默顿即借用这段话,类比科学界存在的上述现象,并称其为“马太效应”。用来形容正向回馈,即“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管是金钱、名誉还是地位,当你初期有了一定的积累,随后就会慢慢取得一些优势,这些优势会逐渐地扩大,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一个优秀的人,自然吸引着更多优秀的同伴,达到“富者更富”的效应。
投资也一样,有更多本钱的人收益自然比只有少许本钱的人多。股市里的大庄家可以兴风作浪而小额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纵情运用各种营销手腕推广自己的产品,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活。
(三)让你暴富或破产的工具——财务杠杆率
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
财务杠杆之所以叫杠杆,有它省力的因素。物理杠杆通过增加动力臂长度,提高动力的作用,来节省所付出的力量;而财务杠杆则通过增加贷款数量来节约自有资金的支出,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收益水平。
这里需要符合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贷款利率低于资金利润率,也就是说,用借来的钱赚得的钱要比借钱的利息高,否则贷得越多,赔偿的就会越多。
简单地讲就是把你的资金放大,这样的话你的资金成本就很小,同时你的风险和收益就放大了,因为盈亏的百分比不是依据原来的资金,而是根据放大后的资金来衡量的。
也可以把财务杠杆简单看作是公司利用债务资产的程度,即公司负债与公司净资产的比值。可以确定的是,该比值越高,公司的杠杆比率就越大,说明公司的经营风险越高;比值越低,公司的杠杆比率就越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就越低。
以投资股票为例,假如某投资者有1万元可用于投资,欲购买A股票,当前价格10元,他可买1000股,在不计手续费的情况下,股价上涨至15元,他可获利5000元,股价下跌至5元,他将损失5000元。
又假如他可以按1:1的比例融资(其杠杆是2倍),那么,他可购买2000股A股票。股价上涨至15元,他可获利1万元,股价下跌至5元,他将损失1万元。如此,收益和风险都扩大了两倍。
再假如他使用4倍的杠杆融到4万元,则其可以买4000股股票,如果股价同样从10元上涨至15元,他每股盈利5元,可以赚2万元,股票下跌至5元,他将损失2万元。其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与初始投资相比,也放大了4倍。
回想2015年的短暂牛市和熊市,就是在杠杆的催化下产生的,暴富了一堆人,更破产了一堆人。
因此,控制杠杆是分散业务风险的前提,在金融创新中要秉持“可以承受高风险,绝不承受高杠杆”的原则,当风险不可测时,控制杠杆比控制风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