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与养生》

蛀牙除了反复修补,还有这个中医固齿方

2020-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种一株禾苗

自从第一次补牙以后,就跟牙科就杠上了。

生孩子之前,根本不知道牙痛是何物,也从未发现蛀牙。怀孕哺乳那两年,因为营养需求量大,经常一天吃五六顿,半夜喂奶后通常也得加餐,孩子3岁左右时,我发现自己有了两颗大的蛀牙,一颗还做了根管治疗。

要说是哺乳期吃太多次东西导致的,可在我怀孕之前也经常吃零食,却也未曾有过。牙医认为蛀牙是因为口腔为酸性环境,刷牙不到位,又爱吃甜食刺激性的食物,可我饮食清淡,几乎不吃甜食,每天也都刷牙漱口,那么我就非常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蛀牙不断?

在看牙科这一两年间,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很多人每天勤奋地清洁牙齿,什么高氟牙膏、水牙线,从来也不吃甜食,能做的都做了,但依然蛀牙不断,而有的人,每天奶茶蛋糕,夜宵后甚至连牙都懒得刷,但从来不蛀牙, 可见,饮食习惯,清洁牙齿并不是保证不长龋齿的唯一方式。

那在中医看来是何原因呢?

1、 脾胃湿热

清代名医陈士铎解释蛀牙的原因是:

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乃虫痛也。夫齿乃骨之余,其中最坚,何能藏虫乎?不知过食肥甘,则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乃虫生于牙矣。

初则止生一二虫,久则蕃衍而多,于是蚀损其齿,遂致堕落。一齿既朽,又蚀余齿,往往有终身之苦者。

大致意思就是,人吃多了肥甘厚腻,牙齿被虫蛀了,牙齿如此坚韧的东西,如何能藏虫?还不是因为吃多了肥甘,胃火上冲于牙齿,湿气再趁机进入,虫牙就这样导致了。刚开始只是一两个,然后越来越多,直到牙齿掉落,这颗掉了又去祸害边上的牙齿,往往终身受苦。可见脾胃湿热也是蛀牙的一大原因。

这种情况,重点在于清热利湿,要少吃肥甘厚腻容易生湿热之物,更重要的是要健脾胃。方法有很多:运动,少思虑,多食山药等健脾养胃之物等等。

2、肾气不足

如果说,多食肥甘厚腻是基础,那根本原因就在于肾气不足。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想到自己并不是从小就蛀牙,而且我也并不是湿热体质,常年舌苔干净,我的这些问题都是产后才出现,身边好多人也都是产后出现了牙齿松动,疼痛等问题,我终于明白了,是怀孕和哺乳消耗我太多的肾气,导致牙釉质变差,龋齿就这样来了。

牙医说蛀牙有遗传的因素,父母蛀牙,孩子多半牙齿也不好。其实在中医看来,遗传的就是肾气不足的体质。

为此,我也是找了很多的资料,想看看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倒是找到了个专治蛀牙的漱口方——五灵至圣散,此方同样出自清代陈士铎《辨证路,牙齿痛门六则》:

原方为:五灵脂(9g) 白薇(9g) 细辛(1.5g) 骨碎补(1.5g)

各研为细末。先用滚水含漱齿至净,然后用前药末五分,滚水调如稀糊,含漱齿半日,至气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虫亦死矣,断不再发。

五灵脂、白薇最杀虫于无形,加入细辛以散火,骨碎补以透骨,引五灵脂、白薇直进于骨内,则虫无可藏,尽行剿杀,虫死而痛自止也。

按照古人写医书的习性,多少会夸大一些疗效,但既然陈士铎能打出“断不再发”的包票,那就说明即便不能痊愈也肯定是有很大效果的。

五灵至圣散打粉

于是我立马配了一大罐回来试用,除了味道有点怪以外,效果真的挺好的,几个浅龋蛀牙变成了静止龋,不再发展了,期间我爸妈也曾因为蛀牙疼痛,吃药都不得缓解,给他们也用上了这个漱口方,都是当天止痛,而且这个方法老少咸宜,只要孩子会漱口就可以用,作为平时的预防方真是千金难得了。

另外再分享几个补肾的小方法:

1、 勾小指。

学过儿推的大概都知道,儿推的补肾是在小指上,平时可以有意识的锻炼一下小指的力量,所谓有诸于內,行诸于外,外在有力了,内在也会有一定提升。

2、 踮脚。作为肾经的原穴涌泉,就在脚底心,肾经也是穿过脚后跟的,经常练习踮脚有助于锻炼肾气。

3、搓揉耳朵。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根据中医的象形理论,耳朵形状也与肾类似,因此常常搓揉耳朵也有助于激发肾气。

以上小方法一天内可以训练数次,肾经当令时效果最佳。

蛀牙重在预防,已经出现的蛀牙的朋友,虽然不可能再回到没有蛀牙前,但用这些方法能控制蛀牙发展的速度,尽可能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换牙期的孩子,调理饮食、强健脾胃的同时最好再用一些固肾的方法,包括穴位按摩等,帮助他们换上一口坚固的恒牙,那真是受用一生的,毕竟,看牙真的很贵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