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想法散文

为什么唐朝会出李白?

2020-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秦瑟读书

读完了祝勇《为什么唐朝会出李白》一书。这是作者50岁的自选集,收录了他的10篇散文,主题包括汉匈战争、王羲之、李白、宋徽宗、柳如是、吴三桂、太平天国、马关条约、龙椅、军阀陈渠珍的早年爱情。

上大学的时候很喜欢余秋雨写的文化散文,比如《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当时看了很多类似的书,记得在图书馆看到一套二十多册的东方文化大散文丛书,读了其中几本,包括梁衡《把栏杆拍遍》、李国文《大雅村言》等,当时有一种在优美的散文中获取知识的快感。可能那套丛书也是余秋雨火了之后,出版社跟风的结果吧。​

祝勇这本书也属文化散文,既然是自选集,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作者的最高水平。但感觉水平还是比不上余秋雨、梁衡他们。当然也许是我的水平提高了,反正没有了当年的感觉,记得当年看完梁衡《把栏杆拍遍》(那本书就是用这篇文章的篇名当书名的)一文,对辛弃疾喜欢的不得了,以致到现在最喜欢的宋朝文人还是辛弃疾。​

一、读祝勇这本书,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识。

知道了“胭脂”原来来源于焉支山。

对匈奴征战欧洲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书法、绘画等知识多了一点点的了解。

知道了明末清初那个比钱谦益更有气节的弱女子柳如是的故事。

知道了康有为“千古伤心过马关”的诗句,对康有为增加了一些好感。

以前只知道沈从文早年在军阀手下当过兵,不知道这个军阀是陈渠珍,更不知道陈渠珍的早年刻骨铭心的爱情……

二、这本书里有一些观点我不认同,有一些地方我不喜欢。

1.作者在写李白那篇文章里,多次提到杜甫,但是语气有些刻薄,似乎不贬低杜甫,就不足以突出李白的伟大似得。比如——

杜甫的忧伤是具体的、也是可以被解决的——假如遇上一个重视文化的领导,前往草堂送温暖,带上慰问金,或者让杜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杜甫的生活困境就会迎刃而解。

不像杜甫,可怜到没有饭吃,被一顿饱饭撑死。 死都死得很现实主义。

2.作者在反对“李鸿章不敢打甲午战争,是为了保存实力”这一观点时,说到“但当年李鸿章率淮军攻打太平天国,一路冲锋陷阵,为何不保存实力?”

我感觉这个反驳太搞笑了,攻打太平天国是李鸿章的创业时期,他如果保存实力,还有他未来的地位吗?而甲午战争时期是李鸿章很有地位的时期,所以才要保存实力,保证自己的地位。

3.作者在论述吴三桂的策略时,认为吴三桂应该不杀永历皇帝,因为只要永历这个飞鸟不尽,吴三桂这个良弓就不会被藏,说永历皇帝是吴三桂的护身符,还拿袁世凯养敌自重来举例子。

我感觉永历皇帝实力很弱,即使吴三桂不杀,清朝也可以派别人杀,远远达不到养敌自重的目的,要知道清朝这时候正是强盛的时候,绝对不允许明朝小朝廷继续存在。吴三桂和袁世凯面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4.还有作者字里行间表露的对李鸿章的态度、对义和团的态度等,我也不喜欢。

三、感觉书中还有一些小问题。

1.在《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里,作者写到——

三国时代,纵然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英雄,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浩荡,但总的来说,气氛仍是压抑的,充满了刀光血影。“樯橹灰飞烟灭”,对于英雄豪杰,仿佛信手拈来的功业,对百姓,却是无以复加的灾难。继之而起的魏晋,则是一个“铁腕人物操纵、杀戮、废黜傀儡皇帝的禅代的时代”。

​其实“魏晋”里的“魏”,指的就是三国时代,不应说“继之而起”。

2.在《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里,作者写到——

汉初分王,唐代藩镇,试图建立“你好我也好”的“公天下”。

虽然“公天下”三个字加了引号,但感觉还是不太对,汉、唐难道想建立公天下吗?

3.在《刀俎间的宝座》里,作者写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写到——

北京第一次成为一座没有皇帝的都城——没有皇帝的都城,还能算作都城吗?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一次,咸丰皇帝就曾经从北京逃跑,所以1900年应该不是第一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