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把生活吹皱
手机坏了, 百无聊赖也就随之而来了,随手便抓来一本书开始看,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这书我曾在大一的时候读过。这几年大学生都挺喜欢王小波的,为什么?因为他有趣呀!而且他那情书写得多好呀!男女都喜欢,为此我才学着看他的书,那时候心思就是”我要在短期内把王小波读得透透的,跟上时代青年的脚步。”所以便囫囵吞枣,草草了事,没有任何的思考。
现在我重新捧起这本书,抱着虔诚的态度去阅读它。王小波确实有趣,但这种有趣,是思想和灵魂上的,我想大家所定义的有趣,或大家所以为的有趣,仅停留在性格上。所以如果我们真的和王小波做朋友,应该会令很多人失望。失望的原因不在我们自身,也不在王小波,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误会。
翻了几页,发现挺费脑子的。语言上的感觉和被迫性的思考使得这和读通俗小说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我想: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王小波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我是因为无聊才看书,现在,各种思绪确深深困扰着我。有点得不偿失了。抽掉烟盒里最后一支烟,头更疼了,于是倒头就睡。
我不失眠,但多梦。睡不深便醒过来了,但在如此的睡眠中,竟还有各种梦在脑袋里翻江倒海,如此一来,便放弃挣扎,起身,继续拜读。
阅读了大概五分之一,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序言里提到的“明辨是非”。原文如下:“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认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所以觉得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有狂妄之嫌,但他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从这句话中我得到了两点,一,目前我乃是平庸之辈,二,我好像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即便在此之前,我从未觉得自己是小人)。
我不擅长激烈的辩论,相比较来说圆润的交流更适合我。我很少妄加评论人或事,因为这是一种在旁人看来,十分可笑而且自作聪明的做法,在我们所评论的人或事的背后,必然有我们不了解的深层原因。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浮于表面的“事实”,对我而言妄加评论实在愚蠢至极,明辨是非更是难于登天。
正如在学校门口卖东西的小贩,对城管可谓是“深恶痛绝”了。但这种事,没有谁对难错。对城管而言,职责所在;对小贩而言,生活所迫,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要做到明辨是非,实属不易。而我看到这种情况,只能发自内心的深感同情,倘若这类复杂的问题可以变得更简单些,有合理的答案和解决办法。我想对大家而言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