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YangSiR说事LP荐文专题

【随笔】瞎扯⑵

2024-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YangSiR说

【文 / YangSiR说事-2024.02.17.】 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每日一篇“千字文”,已成为日常习惯。尽管文章质量并不太高,但以此为前提在简村瞎混,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也曾经有过一段相对苦恼的日子,每每为更文而焦虑。倒并不是没有素材,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写。800字的“要求”,说严格并不严格,但也并不是轻易能做到。好在自己擅长于瞎扯,只要不违规,随便怎么扯都不是问题。管它成不成文章呢,先扯了再说吧。所以慢慢的,这看起来挺不容易的“千字文”就在这日积月累的瞎扯中成了一种习惯,也成了自己放松心情、放飞思绪的最好方式。

说到第一次正儿八经的“瞎扯”,其实最早可以扯到近30年前“普通话考核”的那件事。普通话作为我们这个职业的“必备准入证”,是每一位从业者都必须过关的硬性条件。但对于我这样典型的南方人来说,学习普通话并不非易事。n、l不分,前后鼻音搞不清楚……应该是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南方人学习普通话的最常见问题。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当时的培训中心特意邀请了市教育局下属的教师发展中心(那时候叫“教师进修学校”)的李佩礼校长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

李校长是北方人,从外貌上看,就一普通老太太。不过她的水平可真不是盖的。她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系,国家级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员。据说全国好多省、市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曾是她的学生。李校长给我们培训时,要求特别严,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认真示范、领读、纠错……那一个阶段,是最苦最累,同时也是我们进步最大的时候。

考虑到南方人固有的发音特征,李校长还特意给我们准备了两篇文章,一篇写人,一篇写物,要求我们认真准备,好在普通话测试过程中如果遇到“自由发挥”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将“考题”往已经作了充分准备的这两篇文章上靠,然后沿着准备的文章“自由发挥”,那样的话,考核过关的可能性更大。——尽管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带有很大的功利成分。但在当时,能通过普通话测试才是头等大事。至于其他的事,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为了让我们这批学员有充分的准备,李校长还特意给我们做了几场专题的“模拟测试”。整个模拟过程与真实的测试场景一般无异。我记得其中的有一场模拟测试时,我抽到了一个题为“绿色能源”的话题。当时在拿到题的一瞬间,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脑袋一片空白”。因为候场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分钟,这一刻,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把“绿色能源”跟我已经作了充分准备的那两篇文章联系起来,脑袋里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可想而知,那一次模拟测试的结果是,“惨不忍睹!”

事后,李校长问我“当时是怎么回事”,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只得老老实实的告诉李校长,“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将‘绿色能源’挂靠到事先准备的那两个题上去?”李校长惊讶了,“就这……”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她很有些气恼地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成……”这是我第一次见小老太太发火。

然后,李校长告诉了我最简单的操作办法。“方法很简单。举例说,我家新买了一辆绿色能源的电动车。这辆电动车非常的神奇,然后接下去,不直接引入到了事先准备的那篇关于‘一件有趣的事’这文章上去了吗?”“再比如,我家新买了一辆绿色能源的电动车,我爸爸很喜欢这辆车。这不同样引入到了事先准备的关于‘那个我熟悉的人’的话题上了吗?不管引向哪篇文章,后面的内容你只要按着事先准备的去说,肯定没有问题的啊!”她抬起头看了看我,“这么简单的事,你怎么会想不到。”

“不是,李校长,按你这样说的做,那我‘自由发挥’时这文章不就没有了层次结构,而且逻辑混乱了吗?”我说。事实上我也确实没想到还可以这么操作的。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普通话测试。人家要考核你的,是你的发音是不是准确,语言表达是不是流畅。这就足够了。测试员根本不会看你的文章有没有结构、有没有逻辑关系。说穿了,这个‘自由发挥’就相当于是瞎扯,唯一的要求便是‘音准’、‘音准’、‘音准’。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吗?”李校长很诚挚地说。

“顿悟”的感觉,居然这么好?

不过想想也对,普通话测试,“音准”是关键,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现在既然有李校长如此这般的指导,那后面的事就根本没什么问题了。所以当我后来真正进入测试场时,那一份镇定、那一份从容,是我这一辈子在面临所有“考试”时唯一的一次。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挺令人满意。

从那一次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瞎扯,也能扯出正向的道理。”只要不违规违纪,想怎么扯还真就怎么扯了——这还不容易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