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017-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城南吾桐

自从断断续续收听了蒋勋老师的《蒋勋细说红楼梦》,就深深地被他的温润如玉、潺潺溪流的风格所吸引,就会蚂蚁搬家般搜集他的很多书籍和音频。其中,也包括这本《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 旅行》。 事实上,书还没翻完,想探究《金刚经》这部佛学经典的迫切的心,超越了一切......

后来,去年年底家里添了本《金刚经修福日历》,其中遍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写就的金刚经经文,版容倒不失考究与精美。欢喜过后,余下的日子按照日历的顺序,一日一句,晨起诵之......

初心是想透彻地理解,实际上半月下来,这部超越哲学与宗教的佛学经典在我眼里,还是遮遮掩掩。本来就没有半点佛学的基础,再加上每天懵懂地读诵一言半句,难免会像在迷雾里跋涉……

六祖慧能曾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不久以后,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便出现了。翻阅此书的岁月里好像旁边站了一位超凡的智者,他不仅解了我的惑,更重要的是,他把这部“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无坚不摧的、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般若大智慧的经典” 还原为平凡里的真实。

这不同我往日里所受的那种教育。就像怀师曾讲的,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门打开。有时候骂人是教育,奖励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无有定法。

就好比眼下,即将步入前面人的不惑岁月的自己,心里的惶恐与紧张,密如空气而左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因为有逝和失的尴尬和无奈,所以,想让生命饱满的渴求不免多了起来。这何尝不是一种痛楚的教育。

接下来记不起多少个昼夜分秒、无论在家中、还是在路上,书如影随形。我从一团雾水开始,再慢慢澄清条达,再雾水迷离……过程或舒坦或晦涩或释怀。

你我皆知,有图文有真相的表述往往是最肤浅的,要不怎么说一等的天书是无字天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呢。可是,怀师曾说,《金刚经》就是平凡里的超脱。既然真实无华的感受是自悟的开端,那么,翻看完《金刚经说什么》,今天的一瓢饮的心得,就权当是啰里啰唆的热身了~

“时长老须菩提……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带着与生俱来的贪、嗔、痴、慢、疑的人性,即使不惑,很难不惑。每每心烦如麻、纠结不清的时候,往往会心生怨恨、自叹自息。须菩提问佛,这个心念如何停住在清净、至善的境界?有什么办法,使烦恼妄想降伏得下去……我猛然间幡然,凡尘中的我并不完全孤独。须菩提道出了所有入世人的心声。一个英雄可以征服天下,没有办法征服自己的心念;一个英雄可以统治世界,没有办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佛说,这个问题问的好极了,想要降伏心中的烦恼和妄想,就是善护念。就是要好好照应你的心念、思想、意念。

一呼一吸是念,人的一念就是八万四千烦恼。在尘世中,看护好自己无常的情绪、不羁的性格与万变处境的心念,恐怕是我一生的功课。时刻自躬自省。对《金刚经》的敬畏之心,就从内心种植善护念开始。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佛说,次一等的告诉你,如何降伏其心?就是无所住。我们的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像随时脱口而出的——放下,每个人都容易说,却不容易做。怨声载道的矛盾,正可谓是,付出多的比付出少的难放下;做了好事的比做了坏事的难放下;人生得意与失意都同样难放下……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饱满豁达的无所住,瞬间秒杀无边的贪、嗔、痴、慢、疑。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佛告诉须菩提,想大彻大悟的人,要了解《金刚经》一层一层的意思,要有知有见。但是要解脱心性的所知所见。不生法相。法是一切理、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思想观念。

为什么同一道宴席,不同的人吃后,褒贬不一,原来是众口难调;为什么共同经历一个过往,感受与收获各有千秋,原来是个体差异。为什么盲人摸象,各执一端。因为每人心里都会自生法相。为什么有些人有过人生的高峰后,后面会难以再逾越,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无数次侃侃自己的当年勇……人们常说,经验有时就是最坏的老师,担心也是最坏的礼物,人生就是不设限。但事到临头,法相无孔不入地充斥。

当我还在翻阅书的时候,脑中总有一个问题:金刚经究竟在说什么?直到看到《金刚经》的结尾的点睛之语——

“一切有位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过去,主观认为《金刚经》是讲空的,佛学也是讲空的。事实上,这句经文的出现,推翻了我的自生法相。梦幻泡影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不要心有所住。不管我们官做的多大,不要被官相困住了;不管我们有多少钱,不要被物质困住了; 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也不要被失意困住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书看到圆满,心也颇为欣然。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忽略了时空的限度。 所言收获,既非收获,是名收获。

不管是神仙还是佛,都是自度的过来人。

自省自度应该是余生载我们过河的船只。无住、无相就是沧海中醒目的云帆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