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0开始,3个月内出一本书
“切,这样的内容也可以出书?那我也可以!”
准备写一本书这个念头一定是你看了谋一本书之后,忽然冒出一个上面那个念头。
不要放过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这说明你自己对这本书里讨论的主题有一些自信。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所以尝试将自己的知识系统的呈现出来,变成一本书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检验。
所以小六今天就来发这个大招,如果你有过上面我提到的这个念头,你可以照着我下面这个步骤来试试,如果还没有,了解一下也无妨,起码你能知道写一本干货类型的书籍,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文章3000字,阅读时间15分钟,如果时间紧,请直接看粗体字和图片,然后点击喜欢和关注即可。
1. 准备工作:确定领域,限定范围
如果把写作当做一个项目,那我们在开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这些准备就是确定领域和范围。
怎么确定领域呢?
(1)你的经验
你先问问自己,最近几个月有人找你帮过什么忙,或者让你做过什么事情?
这些事情是你特别得心应手就处理掉,但是你发现别人做起来特别费劲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和工作,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这些领域的有没有什么技能是我经常用来帮助别人了?
比如我现在就想到:最近很多朋友问我如何做项目管理,如何做进度看板,如何做资源分配的问题。是不是我可以写系列项目相关的话题呢?
(2)你的研究
除了你的经验和成,还有一类是你的研究,也就是你现在正在学习的领域。
比如我在朋友圈经常晒我的手绘练习笔记,就有人问我哪里可以报名学习。是不是我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写一些手绘话题呢?
每一个专家都是学生开始的。
只要你学习的东西,比别人先理解,比别人先实践,你掌握的学习内容就对其他人形成了“信息不对称”。
而知识服务的本质,恰恰就是信息不对称。
通过在自己的经验区域和自己的学习区域找主题,然后大概你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比如:
- “周末挣钱术-普通人如何做个人品牌”
- “每天多出8小时-职场时间管理术”
- “出一本书很简单-如何在3个月内写一本书?”
- “学什么都会-职场个人知识管理”
- “男人不能不型-3个月如何练出人鱼线”
··· ···我列举的都是我想要写的一些主题,你可以参考。起一些好玩的,有激励性的标题,
有了这个主题,我们才有了目标,接下来的行动我们才有方向。
2. 输入
当你确认了你要写的主题,不管是否有自信写得出来,至少你可以尝试一下在这次写作之旅中,巩固自己的这个知识领域,让自己变得更专业。
所以接下来的几个步骤,就是让我们对目标领域进行加固加厚,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我们要构建这个主题的知识体系。
(1)主题阅读
确定了主题,我们只是给自己定了一个方向。
就像你现在手上是有一些砖头和水泥,但是要将这些砖头建成一座房子,还需要你准备搭好房子的框架,再去找很多原材料来。
所以,这个时候,搭架子这件事情就用到主题阅读了。
关于主题阅读,受限于篇幅,我不做过多赘述,大概的步骤是这样:
- 列书单
- 每一本进行检视阅读
- 建立基本的话题框架
- 根据框架找各本书中找观点
- 甄别和筛选各本书的观点
- 主题内容确定
主题阅读,最终会产出你对这个主题的知识体系和大致内容。
你可以将它变成一篇“主题论文”,这篇文章在后面我们特别要用到。
(2)主题培训
仅仅是主题阅读只是保证了我们对这个主题系统的认识。
我们还需要听听在网络上,最这个主题很精通的大神们他们是怎么来分享这些内容的。
所以只要是网络上跟这个主题相关的分享和培训课程,你都要想办法去参加。
1个小时的微分享课程可以让你知道一个大概,系统的了解大神们是如何呈现自己的内容还是需要去参加培训。
比如我为了学习神田仓典老师的影像速读,上个月飞了一次广州,下个月还要飞一次深圳,学习三天,学费8500。
学习是最好的投资,你要是觉得你花的这个钱后面赚不回来,你就根本不用考虑学。
(3)碎片收集
心理学上的色彩浴改变告诉我们:你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当你关注一个主题的时候,同样你会发现,这个主题相关的信息会主动在你的眼前冒出出来。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不要放过这些凸显出来的信息,你需要学会随时随地的收集。
用云笔记(注:云笔记广告位招商,只要5块钱)来做信息的收集。手机端、PC WEB端都可以使用云笔记的插件来实施信息的收集。
3.边整理边分享
最好的学习效果就是边学习边分享了。
所以不要等到你觉得自己收集的差不多了才开始做整理和分享,因为现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你永远也做不到信息全部收集充足。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产品思维中的MVP理念:整理出最小可运行的产品就可以作分享了。
(1)分享
-
线上分享
分享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拿着那篇“主题论文”,通过网络开始做分享。
最开始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写文章的形式,比如在简书你发布你的主题论文。
很多国外翻译过来的畅销类书籍都是在类似《经济学人》之类的杂志发表文章,然后再扩写变成一本书的。
所以这个套路我们也可以用。
先写主题文章,如果主题很大,我们可以挑选里面的分支,变成一个一个话题来写。
积累一些关注之后,你可以尝试和学习平台合作,在线分享你的内容。
这时候你也可以是主题分享,或者分支话题分享的方式进行。
这个过程需要你将自己的“主题论文”变成PPT,所以要求你具备一些PPT功底。百度创意总监因为PPT做得烂被炒鱿鱼的事,告诉我们,学好PPT,才能不被人踢啊。(硬广:学PPT,可以上网易云课堂,找秋叶PPT)
什么?没有分享平台找你?你不会自己建么?
比如千聊,比如朝夕日历,都可以自己创建分享平台,然后找几个小伙伴来帮你听课,修正你的问题。
我一个人可以在红点开直播间,一个人嗨,你们为什么不行?
-
线下分享
当你在线上积累了一些人气,你可以尝试在线下来做分享了。
现在每个城市都有线下的社群学习组织,你完全可以参与进去,然后想尽办法告诉大家你会这个主题,然后争取到分享的机会。
比如我最开始的参加的是拆书帮,在拆书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我就经常去,去得多了,我就申请成为拆书家,这样我就慢慢可以做专场了。
行动派,趁早,BetterMe ,十点读书会,幸福进化俱乐部,吴晓波读书会··· ···全国性的线下社群有很多,他们很容易在微博和百度上搜索到。
(2)整理
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检验内容+素材收集+问题收集的过程。
-
内容检验
每次做分享,都是你直面客户,将你的内容传达给读者,检验你的内容适不适合他们。
我的第一本书里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分享后完善得出的。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
就是每次分享结束后,要在当天立即复盘。不要等到第二天,因为那时候你已经忘记差不过了。
-
素材收集
分享的过程也是素材收集的过程。
比如每次线下活动,我都会用到一个工具叫:便利贴。
每次活动结束前,都请求大家写两个便签:一个洋葱便签,主要是写出本次分享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二个是苹果便签,主要是写分享的亮点。
你收到很多建议,这些建议会让你的主题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符合实际的需求。
-
问题收集
每次分享的互动问答环节,特别重要。
因为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你在分享的时候往往忽略掉的,这是你完善自己的内容最好的时期。
特别是新书出版,如果你能在书中直接解决读者心里的疑惑,那你这本书就成功了。
“分享”和“整理”两者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有了它们两个环节,你的主题内容就会不断循环迭代。就像原来只是一个胚胎,经过不断的在分享和整理中成长,慢慢有了“雏形”。
4. 输出:把它们拼成一本书!
写作是一个体力活。
前面3个步骤如果你能走下来,你会发现最后的出一本书,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提供你的主题框架和写一两篇样章,寄给出版社的编辑就行了。
什么?上哪里找出版编辑?
如果你前面三个步骤都在实践,出版编辑会主动来找你的。
出版社都是老江湖,然后会帮你筛选你现有框架中的不足。一旦和出版社确认,你就可以对这本书进行“立项”了。
“立项”是项目管理的术语,你需要确认整本书需要写多少字,有多少个章节,多少个分支。
然后每个分支就是一个任务了,对这些任务来做期限计划吧。
一般出版社会给你3个月时间,一般你会在最后一周开始写,然后在最后一秒交稿。
给自己的写作的时间越少越好,给写作前主题阅读和整理分享的时间越多越好。
相信我,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小结:
好啦,写到这里,如何从零开始写一本书的步骤和方法都交给你了。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个月你进行主题阅读,第二个月专攻分享,第三个月专攻写作。
不去做,然并卵。
我写这篇文章,正好是因为我接下来要教写作课。
而且我在准备写一本书。
书名我想好了,就叫《写文章什么时候能出头?如何3个月内出一本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