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依托课题实验,聆听专家讲学,开展校本研修,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重教轻学"的现象依然存在,新课改任重道远。
通过互加计划互联网教育与课程改革——2019年兴成长计划一个月的学习,让我眼界大开,足不出户就能分享全国各地新课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向和趋势,不再是井底之蛙。就"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这一话题而言,看似老生长谈,实则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全新挑战。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
一、转变教育观念要先行
教育观念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大逆转,教师不转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再好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也会熟视无睹,弃之一边。"教"是指教师把技能或知识传授给学生,重在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重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习得和获取,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见,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是教师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的认识和转化,教育观念引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所以转变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新课改的首要任务。
二、课程理念引领教学方式转变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各学科的课程基本理念,课标中都有详细的阐释。关键是教师要深入学习、领悟任教学科的课程理念的实质,课堂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如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强调面向全体,个性发展;强调重视过程和方法;强调通过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一学段数学教材编排时,主要以数形结合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时就要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动手实践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形成知识的表象,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数学思想,建构数学模型,形成知识体系。 再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核心是重素养,重实践,重自主,重开放。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结构,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设计课时教学活动,通过问题导读,词句品析,仿说仿写等一系列语文活动,习得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很大的冲击与影响。教学中应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开发、丰富学习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营造良好的网络化、智能化知识学习环境,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四、丰富完善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不改变对师生的评价方法,课堂教学改革就举步维艰。新课改对教师的评价强调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评价应该多元化,采取多种形式,将选拔与发展、知识与能力、课文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笔试与口试、量评与质评、结果与过程、情感与态度有机整合,实现由"重分数‘’向"重分数与能力素养结合"的转变,这也是我们今后在教学评价上积极探究实践的方向。
总之,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生本课堂"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洋思、杜郎口、凉水井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基于学情校情结合课改理念的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为我们提了供宝贵的经验的和范例。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努力实践和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百花齐放,层出不穷。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水平所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